通讯员:马鑫 肖文妙
长沙车辆段位于京广线大动脉边上,负责旅客列车的日常检修,被称为“火车医院”。里面的“火车医生”分许多专业,有一种叫“检车员”,专攻“外科”。车轮、车钩、制动管系、悬吊装置等,都需要他们仔细检查。周龙伟、周波旭这对父子,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春运,疫情得到控制,部分停运旅客列车恢复开行,加之新编不少临客,我们的作业量比平时几乎翻了一番。”2月3日凌晨2:20,正坐在电脑前,刚完成一趟旅客列车技术检查的周波旭说。
检车科技的进步
周波旭24岁,是一名动态检车员,平日里坐在动态检车室内,穿着制服、衬衫、领带,动一动鼠标,盯一盯电脑显示器,就能检查好一趟旅客列车。不管室外严寒酷暑,室内始终四季如春。
其父周龙伟是一名传统的客车检车员,右手检车锤、左手手电筒、头戴工作帽,每当出去作业时常喊一句:“走,敲车去喽。”股道间、站台上,风里来、雨里去,他都要站好安全这班岗。
从工作环境来看,检车方式的升级,提高了作业人员的舒适度。无论天气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他们的状态,可以时刻做到精检细修。但科技的进步,在带来更高效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压力。
春运期间,这个动态检车室每天要检查580余趟旅客列车,作业量是传统检车方式的4倍左右。在没有地沟的情况下,传统检车方式无法检查到的部件,通过动态检车作业都要全面看到,一颗螺丝钉也不能放过。“与我父亲相比,我的工作硬件条件更好,但强度更大。检车方式的升级,就是为了更好地确保旅客列车安全运行。”周波旭说。
难以相聚的父子
周波旭与周龙伟都是四班倒,两人对班,虽住在一个地方,但平时很难聚在一起。大年初二,周波旭的奶奶因心脏不舒服住院观察。正在休班的周波旭就赶往医院照顾奶奶,并打电话告诉父亲,让父亲安心上班,在阴雨天注意安全。
“一个在工作,一个在休息,是我们父子俩的常态。好在,春运再忙,总有一个人能照顾到家里,让另一人安心上班。确保列车运行安全,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周波旭说。
当天晚上20:30,当周龙伟下班赶到医院的时候,周波旭早在1个半小时前就奔赴春运一线,坚守在岗位上了。“现在母亲病了,需要有人照顾。我和我儿子在生活上也成了‘工友’,过年期间要在我母亲的病床边经常‘交接班’了”。周龙伟说。
一岗多能的骨干
53岁的周龙伟打工作时起,就从事客车检车员工作,一干就是30年。
与父亲不同,周波旭敬佩父亲在同一个岗位兢兢业业守了半辈子的精神,但他觉得,未来铁路会越来越智能化,更需要一岗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他充分利用工余时间,参加单位组织的岗位培训,入路4年时间,先后取得了动态检车员、动车组机械师、动车组列车长、动力集中动车组维修等资格证。周波旭说:“哪里有需要,我就会往哪里去。只要肯努力,在任何一个岗位都会发光出彩。”
父子二人都是“检车人”。当父亲把手中的检车锤传递给儿子的时候,是铁路科技的发展,把锤子变成了鼠标。变得是作业工具和方式,不变得是守护旅客列车跨越经纬山河,平稳行驶在祖国广袤大地上,送天南地北的旅客前往想要到达的地方。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