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许彬
踩下4 个万向轮刹车,近2.5m高的作业架立稳在火车头前,这里即将有台“眼科手术”。
12月26日9时,广铁集团株洲机务段株洲检修车间53岁的廖继斌斜跨工具包,登上作业架,将对一块窗加热电阻烧损的玻璃换新。
火车头的前挡玻璃似火车“双眼”,除窗加热作用不良外,受风霜雨雪“洗礼”和外力撞击,玻璃偶有刮花、裂纹,密封胶条老化漏水等,影响火车司机安全行车。
车窗里侧胶条比外侧难切。切完外侧胶条,1.7m高的廖继斌进入司机室,或趴或蹲在司机操作台上,双手紧握电动切胶机,沿窗框缓慢画圈,胶皮随之脱落。整个过程如玩“火线冲击”游戏,稍有不慎,刀头切到铁框,定“两败俱伤”。
据悉,一片小刀头价格不菲,要价900元;不到1㎡的窗加热玻璃重达50斤,要价4000元。算上胶、贴纸等,换块玻璃光耗材成本就得5000元。
切胶机高频振动发热快,仅20分钟,廖继斌戴着纱手套都觉得机身烫。“烫尚可忍,关键震的手麻”,回想7年前刚学着用切胶机时,手麻的连毛刷都握不住。
抠掉玻璃周围的胶条,廖继斌沿着缝隙深的上侧将玻璃慢慢推开,老练地挪到作业架上,随后交替使用毛刷、铲子将窗框里外清理干净,用胶带、报纸做好防护,均匀刷上固底胶后,再沿边框打上约1㎝厚的密封胶。
“底层胶多了会导致玻璃压不平,少了又会留有气孔造成漏水”,廖继斌对细节的掌握已驾轻就熟。
要想玻璃装的正,上下间距是关键。廖继斌就地取材,熟练地将先前切落的胶皮剪成两方块垫,压入窗框下缘的密封胶,随后两手端起新玻璃,轻轻斜放入窗框内,上下按压、左右比对,微调间距。
玻璃正位后,再给玻璃四周打胶、刮胶、摸光亮水,平整填满缝隙,描出完美“眼线”。整个工序,差不多2小时。
“换玻璃这活,既要手上有劲、脚下有力,还得吃得苦、耐得烦 ”,该段株洲检修车间主任凌跃功介绍,近年来,车间积极推行“一岗多能、多劳多得”,有效解决了青黄不接、技艺传承等问题。
在廖继斌34年检修生涯中,机型更迭,工艺提标,变化的是容颜,不变的是检修人精检细修的初心。近21年来,他累积更换内燃、电力机车车头玻璃近3000块,无任何不良反映。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