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源
3月23日起,中国铁路广州局娄底工务段为期36天的集中修施工圆满结束。施工期间,上千名施工人员齐心协力、奋力鏖战,劳动号子响彻沪昆线,多种机械同步作业、马达轰鸣,展现了劳动者的风采。
娄底工务段管内设备设施遍布湘娄益三地,春运结束后,他们迅速统一思想,转移战场,组织开展沪昆线第一阶段集中修施工。作为各项施工的主体单位,面对施工工地多、人员流动大、施工种类复杂的问题,如何确保集中修期间的安全有序高效,是该段高质量完成集中修任务的新课题。
“为了加强施工队伍管理,我们首次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有效防止了无准入证、无上岗证、无培训证的‘三无’人员参与施工。”该段安全副段长李勇介绍道。“刷脸”系统对于施工工地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手段,在安全管理上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标志着该段施工现场正式进入了“刷脸”时代。
人脸识别、整齐列队、安全宣誓、清点料具……最后一个天窗点在沪昆线普安堂站内下行,小机整治基床翻浆施工从16时41分开始。
“我们实行一机一监护,站内按50米设置一名专职防护,两线间安装防护绳,在挖掘机上我们还安装了限高架,有效地防止了大型机械上线作业侵线的问题。”施工负责人刘浩介绍道。为了更好的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该段勇于破旧立新,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小机群施工管理方案,在确保现实安全同时,施工人工减少近一倍,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倍,劳动强度也大幅降低。
17时,轨道车、挖掘机、一操四捣固机有序入场。5台挖掘机舞动着机臂依次将砼枕推开,翻浆泥土被挖至路肩。负责基床整治的职工六七人一组,有序地将细沙均匀洒在道床底层,然后将土工布铺盖在细沙上,再洒一层细沙后安装导水管。“基床翻浆会使道床失去弹性,承载能力降低,从而影响列车的安全和平稳运行。”带班人吴彬一边测量着道床开挖的深度一边介绍着施工工艺。
“离天窗点结束还有1小时。”“收到,各组负责人抓紧时间。”19时,天色渐暗,普安堂站内灯光闪烁,对将机不断传出施工负责人刘浩的指令,挖斗扬起的尘土扑打在每个人的脸上、身上,捣固机的轰鸣声与施工人员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施工鏖战正酣。轨检组负责人谢广瑶和余波指挥着捣固机进行线路几何尺寸整治,两人配合默契,相隔15米却能用强光束调整起道量。
20时,经过210分钟的鏖战,50米的整治任务顺利完成,作业人员和机械陆续撤下线路。此时,66名“黄马甲”在站台上一边清点工机具,一边等待着线路开通后第一趟列车的到来,满是泥浆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利用提升设备质量的‘黄金时间’,我们针对设备薄弱地段多向发力,为运输安全保驾护航。”施工负责人刘浩说。
据了解,该段全体干部职工连续工作36天,高质量完成了小机群基床翻浆整治1.2公里,道岔小机换碴2.225公里,道岔大机捣固213组,线路大机捣固覆盖300.75公里,道岔大机打磨201组、大机清筛41.128公里、边坡清筛26.89公里、线路大机打磨覆盖259.4公里,高质量发展“奋进曲”响彻湘中铁路。
(编辑:杨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