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朱柳 陈红安
8月9日8:00,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衡阳电务段衡阳通信车间党支部书记周林带领工友赵春清、张斌等,踏上检修汽车,沿着衡柳铁路线向衡阳市郊方向一路前行。
今年四月底以来,衡阳通信车间负责衡阳南至瓦园光直放站施工,开通一条由光缆进行信号传输的通道。今天,他们主要任务就是前往瓦4中继站,为已经敷设好的光缆进行接续,对漏缆松动隐患进行克服。
“启用新通道以后,就能把以前不稳定的空间波传输方式,改用更加稳定的光缆进行信号传输,铁路沿线场强将得到有力保障!”这项工程任务重、意义大,车间上下铆足了干劲。
9:15分,汽车停了下来,前方已经没有了路,此时,距离基站还有近2公里路程。
打开车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直往毛孔里钻。一行人麻利的卸下几十斤重的工具和设备,手提肩扛向着中继站徒步前进。
中继站附近荒无人烟,道路早已被杂草覆盖。周林带头走在第一个,侧身挤开齐腰的杂草,时不时还要拿镰刀开路,没走一会儿,衣服便浸水般“趴”在身上。
艰难行进了约半个小时,迎面而来一个陡峭的小山坡,领头的周林书记一把擦掉脸上的汗,大声喊“加把劲,翻过这个坡,就到瓦4中继站了!”
10:10分,顺利到达目的地。放下工具和设备,大家有的甩甩手、有的直直腰,赵春清拎起1500ML的超大水壶,一口气喝下了小半壶。
稍喘了口气,只见赵春清从工具箱子里抽出一条白布,将电缆接续工具一件件拿出,整齐地摆放在白布上。同时,刘军和姜中平两人将光缆开剥完毕,三个人默契的将光缆压入接头盒,准备开始光缆接续。
刚剥开一管纤芯,一颗豆大的汗珠便从赵春清的额头流下,径直往眼睛里跑。他缓缓地耸起肩膀擦干汗水,手里细如发丝的纤芯仍稳稳地攥在手里。完成一次电缆接续,这样的擦汗动作来回要几十次。
中继房外不远处,张斌带领另一组人员准备上线作业,处理巡视发现的漏缆松动隐患。
10:45,天窗给点,张斌一行人步行了三四公里才到达目标漏缆杆处。尽管戴着草帽,几十分钟走下来,后颈脖仍被晒得通红,脚底板火辣辣的。
“走区间是我们的工作日常,每天徒步巡视十几公里不在话下。”稍作休整,张斌戴上纱手套,穿上脚扣,双手扶着杆塔,双脚交替扣勾住水泥杆,不一会便麻利的爬上了六米多高的杆顶。
正午的水泥杆被太阳暴晒,温度直达60度,张斌站在杆顶就像被架在了“烧烤架”上,汗水被“烤”得不停地往地上滴。他迅速固定住安全绳,熟练地用扎绳把松动的漏缆捆扎在一处,检查确认良好后顺杆而下。
“脚都在抖,不敢往下望。虽然心里慌,还是得硬着头皮上。”说起第一次上杆时的场景,张斌还历历在目。
14:25分,随着测试场强的列车经过瓦园站,各项指标良好,标志着衡阳南至瓦园的光直放站施工顺利落幕!周林书记如释重负:“近100天的日夜奋战,虽然辛苦,但很值得。以后设备维护工作更加轻松,列车通信安全也更有保障了。”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