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肖卓根 通讯员 周源 莫亚哲 陈泽林
“左边来一点,再来一点……”8月11日,在湘中雪峰山深处的沪昆铁路,一场钢轨“接骨手术”正在进行,“主刀医生”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化综合维修车间的职工们。
暑运期间,沪昆铁路客货行车密度加大,车辆轮对不断冲击钢轨容易对线路造成损害,使列车通过时摇摆幅度增大,从而降低了旅客乘车舒适度。
“探伤数据显示,安化站31号道岔叉前钢轨磨耗较大,为了确保暑运安全,我们提前对其实施综合‘矫正’。”从事焊轨工作16年之久的王新南是一名资深的钢轨“接骨师”,他的工作就是对钢轨进行焊接和无缝更换,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高温把两段钢轨焊接成无缝线路,以提高旅客的乘车舒适度。
这就好比对钢轨进行一场分工明确的“精密手术“,14道工序有条不紊。在线路工的配合下,邹志豪用锯轨机将钢轨一分为三,新旧轨换位后,王新南蹲下来平视轨面,一点一点地调整钢轨的间隙。
除锈、对轨、装模,刘波将焊枪装进模块,温度瞬间提高至900℃左右,他一边掐表,一边不停地靠近火苗观察火候。5分钟后,刘波关闭预热枪,段赞江迅速把坩埚架在封箱砂模上,用高温火柴点燃焊剂。顿时,浓烟升起,温度瞬间达到3000℃,热浪中传来一股刺鼻的气味,焊剂在高温的作用下溶解并流出型腔内。
“离‘天窗’结束还有40分钟,抓紧时间打磨。“时间走向10时,天气气温达到31℃,焊接完成后,王新南看了看时间,“接骨师”们必须在120分钟内完成焊接工作,他们对钢轨寸步不离,汗水在高温中升华。
“焊接后无缝线路的高低误差需要控制在0.3毫米以内,才能保证列车运行时的平稳舒适。“王新南说道。机械轰鸣声和砂轮摩擦声汇成了激昂的交响曲,240多斤重的打磨机仿若蛮牛,却在他手中挥洒自如。
打磨、测量、标记、对轨、调试,打磨......邹刚反复地用直尺在滚烫的打磨点进行测量画下标记,这是他摸索出的“检、标、交、修、验、返”作业法,已累计为1204组道岔、5600多个焊缝进行“手术”,优良率100%。
哪里的钢轨有伤损,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王新南所在的班组管辖该段湘潭东至新胜利区间,跨度670多公里,暑运期间类似的施工每天都有,一天双点是常事。用王新南自己的话说:“我们几乎天天都在线路上‘与火共舞’。”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