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贵平
“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在祖国的村镇山乡,“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迈在村落田野的康庄大道,政策春风不仅仅是号角也是共同富裕的最强音,更是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共建、共享、共治新思想的交响乐,它不仅仅催动了人民奋发图强的激情与动力更是带动全民健康,全民响应,共同实现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落在了武冈市湾头桥镇联合村2组的这个小村落,这里是千年都梁古城“王城”脚下的土地,这里有勤劳、勇敢、善良、团结的人们,他们世世代代耕耘和生活在这美丽的山村,这个村落有个响亮的名称“将军庙”,由于年代久远,无从考究这里是不是有个将军?目前在村落田埂里还有好几处拴马的石柱和旗石、庙宇的遗址,如果有人想猎奇请到“将军庙”一游,这里山美、水美、好客的人们心更美。
“将军庙”地处国道241线穿过湾头桥镇,县道x127线从铜湾村接上国道241线沿途下来是青龙桥、朝阳、大桥、八合等村一直通往南桥乡,与国道241线形成一个不太规则的长方形,而将军庙地处长方形的几何中心位置。因此,交通条件一直都不是很好。后来国家政策好,村村通了水泥路,乡亲们出行方便了太多太多,但是在“将军庙”这个位置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几个接口都得绕,如果走水泥路去镇上买东西,绕路非常严重。这条水泥路经过大桥村、朝阳村、湾头镇中学、铜湾村、到镇上的实际距离超过10公里,当然这对于有车的年轻人来说不过是几脚油门的事情。但对于平日里出行基本靠走的老人小孩来说,这就是个难题。所以,村落的乡亲们去镇上买卖东西,小孩上学基本都会选择走那条长满青苔、杂草横生的山路,但这是唯一的捷径,这条经过柳竹坳、龙泉村、杨家山到镇上的小路是村落人们常用的田埂路。到镇上的直线距离3.5公里左右,但是小路难行,坑坑洼洼,每逢雨雪天气就出行困难。
8年前,在镇政府的亲切关怀跟撮合以及我们村支书黄启灯的多方努力沟通交涉,隔壁龙泉村村委以及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下,柳竹坳全体村民高票通过,同意修建从柳竹坳接通到我们村落的道路。我们村落的乡亲们出田出钱出力,千辛万苦终于修好了这条出行的便捷之路。去镇上就要走田埂小道的时代将彻底变成了历史时,因为当时政府已经没有修建农村硬化水泥道路的政策,所以这条路虽然通了8年了,却依然是一条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必须得穿上水鞋才可以畅通无阻。
2022年,这个炎热的夏天里,在村支书黄启灯与院落组长杨相祈的带领与院落乡亲们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通过村里的乡亲们齐心努力,统一思想,不为国家政府添负担,克服重重困难和障碍的情况下,由80多岁的老队长带领村民,突破性的向年轻人学习互联网手机应用技术和使用智能手机通过村落的年轻人组建的微信群、QQ群里和电话向从山乡走出去的创业成功的村民、读书出去有所成就的成功人士、乡绅,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发起筹集修路资金。
2022年7月3日在村里召开了关于村落自己筹资修建“将军庙”到柳竹坳水泥硬化路的表决大会,并开启了线上会议,让我们这些远在五湖四海的游子们也参入进来,充分的尊重了每一位村民的意见,会议开得很成功。我们村落全体村民高票通过了这项决定!疫情这几年,政府也很不容易,所有村民一致决定不给政府添麻烦,增负担,不等不靠,就靠我们自己筹款修建这条便捷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会议决定内容有:1、筹款标准按人头每人出资1000元,院落65户230余口人(外嫁不计算在内,不参与筹款)预计筹款23万元。2、道路建设工程量以及标准,宽3.5米,长度实际丈量约1096米,混泥土厚度18厘米,水泥标号C30。3、工期15天。4、成立监督委员会,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委员会名单如下:主任黄启灯,副主任杨相颀、黄苏清,成员旷寿生、黄启彪、黄启伟、旷理雄、黄荣华。5、确定了道路承包方,为本村落在外开办建筑公司的村民黄荣华,黄江春父子。即使村里预算有限,他们父子也不去计较盈亏,义不容辞地接下了工程。其实谁都知道,这可能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但是他们为了自己家乡的建设没有退缩。
2022年7月12日,短短十天时间,村落筹资到位率已超过85%,截止今天7月21日,筹款率已经有95%。疫情当下,可以说很多人日子都过得紧巴巴。但是到了这种建设家乡的时候,我们村落的人都是好样的,不管是当老板的,还是打工的,还是在家务农的都积极踊跃的出钱出力出计谋,其中带头出钱的有村支书黄启灯一家,杨相祈一家,黄启彪一家,也还有很多八九十岁的老党员们,他们虽然很老了,老到一句话要大声反复讲很多次他们才能听清楚,出行也需要人搀扶了,但是每次在能为党和人民做奉献的时候,他们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冲在最前面,真的令人敬佩。
通过微信直播远在他乡的亲朋好友都在微信群里记录着这修路的点点滴滴,看得一清二楚,这一切得益于从村里走出去的中南大学旷理雄教授,刚好暑假期间在家里休假,于是他全程义务的做起了有声有色的现场直播“乡村幸福大道”大记者,与大家一道早出晚归、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最令人感动的是,义务出工干活的老人们,比正式上班的还要积极负责,当你看到,在天蒙蒙亮的清晨的雾褐里,在夜色中,这些老人拿着家里的水瓢,水桶,带着草帽,握着手电筒在给新建的路面浇水,家里的旧衣服,旧床单,稻草等工地缺少的养护物料,大家都自发的大包小包或者手推车带去工地无偿使用时,当日上三竿,毒辣的太阳正当顶,烈日下的温度高达40几度,为了刚刚铺好成型的水泥路的养护,乡亲们顶着烈日洒水护路,这就像慈母看护新生婴儿般的细心呵护,这一切通过直播,“将军庙”远在长沙的外嫁姑娘贴心的在群里发了红包,让在家里做义工的教授代劳购买防暑降温的物品分发给在工地干活的乡亲们,这时细心的村民旷理林直接让在家里种西瓜的朋友送来了大西瓜为乡亲们解暑。
在直播的催动下紧接着,微信平台里你100,我200,掀起了一场为家乡修路养护老人们奉献防暑降温费的红包运动,其中有黄启丽、黄丽桃、黄泽跃等人爱心奉献超过1000元,还有个人超万元的,特别是很多外嫁的姑娘虽然没有按人头筹集修路款,但是都自愿自发地奉献了爱心慰问金。截止到7月24日下午,爱心慰问金已达2万7000余元。
当村落里参与劳动的义工亲人们得知在外务工的年轻后辈们通过微信平台奉献了慰问金之后,这些朴实的老人家不是想着要买什么防暑降温的慰问品,而是跟负责管理慰问金的旷理雄教授说,别浪费钱,既然大家有心献爱心,那就把钢用在刀刃上。老人们提出,防暑降温的物品就不用买了,因为预算有限这次修建的混泥土路面比较窄,把爱心的慰问金还是放在修路上面,等混泥土路面修筑完毕,要用这个钱买石子,请车拉泥土把路两边各拓宽0.5米,这样才好会车,才好进出。如果还剩下一点钱,那就去镇上买点菜,在院子里搞一次会餐犒劳一下大家,庆祝道路的圆满竣工就可以了,多么朴实无华的心愿,多么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这个村落的行动举动,让我们看到的是不仅仅就“将军庙”这个村落友善团结、相互关爱、尊老爱幼、和谐的村风新貌和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的行动,不管每个人身处何地,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脚踏实地、不讲享受、只讲奉献、任劳任怨,心里装的全是子孙后代的实干精神,是令人奋发向上的,是令人鼓舞和追随的,也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明的传承与弘扬的美德。
在截止2022年7月24日的今天,工程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已经看到一条康庄大道展现在眼前,这里有老人们的功劳,也有每一个参与者的功劳,多少年的期盼、多少辛苦与汗水、多少泥泞与坎坷这一切都化为竣工那一天人们满脸幸福和满足的欢笑,举杯同庆的场面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缩影。这条康庄大道是幸福之路,是致富之路,是和谐之路,她承载着新的机遇与发展,承载着国泰民安,全民康福之路!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