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肖卓根 通讯员 付优迪
走进湖南省娄底市根雕爱好者谢新辉的“根雕世界”,欣赏他“化腐朽为神奇”的根雕技艺,只见他拿起刻刀,在一件树根上反复地切、凿,伴随着碎屑的刷刷掉落,一件件形神兼备的根雕作品慢慢的呈现出来。
谢新辉,湖南娄底市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学士。从小就对自然艺术情有独钟,一开始的根雕之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谢新辉大学毕业以后在政府部门工作短暂几年后便转入企业工作,并长期担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在工作之余,将精力全部放在古物鉴赏及艺术品的收藏研究之中。在游历和野钓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奇形怪状的树根怪石,这让对自然艺术及其喜爱的他,找到了自己的灵感,他将川急河流悬岩上的枯木根作为自己的主创艺术材料。三十年一件事,深耕根雕艺术。三十余年来采集的各类造型复杂奇特的枯树根多达五百余件!
走进谢新辉的湘管斋自然艺术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精美的根雕作品。它们有的蕴意深远,有的灵动传神,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说起自己创作的根雕作品,谢新辉先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造诣,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脸上洋溢着对根雕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一段老根,一截枯木,经过根雕艺人的精雕细刻、耐心打磨后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根雕技艺是一种传统民间工艺,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各类形态各异、形象逼真的作品,历史悠久。虽然根雕制作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但是也仍需要经过浸泡、刮皮、风干、构思、打坯、细雕等流程,极为考验根雕艺人的细心与耐心。
在谢新辉看来一件高品质的艺术作品,必须具备瘦皱漏透、形神兼备等六大要素,注入灵魂之后且不露任何雕琢痕迹。为了达到最完美的形态结构和视觉效果,不少作品历时几年才能完成制作,其间需经历无数轮的审视和调整,甚至小到几毫米的去留都得几经权衡。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要心怀对作品的虔诚,一丝不苟地雕琢、推敲,让作品达到“藏魂在天然、纳灵于神功”神形合一的艺术境界。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