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李凌 通讯员 毛欣
封若诚,2004年底从广州军区联勤部转业到衡阳市公安局石鼓分局参加公安工作,目前系石鼓公安分局处突队负责人。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因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受奖,2008年被评为“衡阳市双十佳优秀人民警察”并记二等功一次,2021年被省公安厅记三等功一次,自从警以来先后荣立三等功10次,获市区级嘉奖和先进个人多次。
他是大家眼中勇于担当的“老黄牛”
新一轮疫情发生后,石鼓公安分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警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为筑牢外防输入的坚实屏障,守好“北大门”,3月1日,分局安排巡逻处突队24小时驻守石鼓高速收费站。石鼓高速出口是湖南省第四大高速出口,每天车流量在6000台次左右,清明假期高峰达1万台次左右,作为巡逻处突队的负责人,封若诚深知责任的重大,因为他们把控着进入石鼓辖区的第一道关口,所以他力求做好每一个细节,从不敢有一丝松懈。
这一天,受天气影响,傍晚时分下起了暴雨,封若诚在疫情防控点值完班,却被一场暴雨将鞋子和裤腿淋湿,正准备完成交接班后回队里休息,但此时人流量和车流量非常大,见此情景,封若诚主动带着处突队员们卷起裤腿赤脚上阵留下来帮忙。直到1个多小时后,雨点小了,封若诚才穿着湿哒哒的裤鞋回到分局。 好不容易能够空闲下来给女儿打个视频电话,聊了还没几分钟,又被突然的工作给打断,他又急匆匆换上制服奔赴事发现场,回到宿舍已是深夜。
工作餐经常放至冰凉,他却一拖再拖,总说“等会儿忙完再吃”。明明轮到他休息了,他却还要“磨磨蹭蹭”的在岗位上安排好了一切才不情愿的离开,这个在工作中“急性子”、吃饭、休息却有“拖延症”的民警,用一举一动书写着新时代人民公安的忠诚、为民与担当。
他是同事眼中体贴细心的“老大哥”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执勤公安民辅警每天分四班,每班20人执守,2022年3月份以来,封若诚同志带领处突队54余名民辅警日夜奋战在石鼓高速出口防疫卡点上,每天出动警力80人次,日均核查车辆6千余台次,核查人员8000余人次,每天配合疾控对3千余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昼夜坚守、24小时运转,累了就坐在椅子上倚靠一会,醒了续杯浓茶继续战斗。信息联络、后勤保障、对外协调……他和战友们每分每秒都在与时间赛跑。“疫情防控是大事,一个人不能漏,一辆车不能漏。”这是封若诚每天挂在嘴边的话。
因为处突队特殊的工作性质,队员们平日吃住在队里。大家工作上碰到挫折,封若诚会耐心鼓励他们;生活遇到难题,封若诚会积极帮忙解决。封若诚还会严谨细致地传授巡逻防控的方法、服务群众的技巧和执法办案的经验,通过暖心的交流迅速帮助队里的年轻人迅速成长,日常工作中,更是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民警封云耀的家庭是一个双警家庭,疫情期间,夫妻两人无暇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里老人和小孩。家中小孩因为春天反复的天气生了病,封云耀不敢请假,因为他请假了意味着其他的兄弟又要多值个班。封若诚看到满面愁容的他,询问了解情况后就催促封云耀快些回家,自己则带着辅警继续值守。
民警刘萍说:“我年纪是队里最大的,有时候一个班下来,再加上还要执行其他的保卫任务,那个腿呀,真的是感觉都不是自己的了,他总是担心我熬不住,所以每次都让我多休息,他接着来干”。
他是群众眼中可靠暖心的“老朋友”
“很抱歉,请您下车后提前准备好健康码、行程码,并根据健康码显示情况分别前往黄码和绿码检测区进行检测”“请大家保持一米线距离,戴好口罩,排队有序进行检测……”他习惯了口袋里常备口含片,虽然声音有些嘶哑,却仍然不停地喊话提醒。
执勤过程中,封若诚每天关心疫情最新动态,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他耐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实实在在的辛苦付出,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也正是有了封若诚和他的战友们在身边,群众才会感到无比的踏实和安心。
3月29日上午,河南一陈姓大车司机拉了20头黄牛到市内某屠宰场,在高速收费站出口被查验出红码,据了解,他是从国内高风险地区来衡,根据湖南省防疫政策,必须马上送去集中隔离。司机情绪激动,嚷嚷着说自己这一趟十分不容易,钱还没有赚到,如果送其去隔离就是断了自己的谋生之路。封若诚认真给其做思想工作,积极帮其联系到货主,并主动安排对整个车进行防疫消杀后,该陈姓司机没有了后顾之忧,去集中隔离点隔离的路上对封若诚赞不绝口!
3月12日,一名群众将证件遗忘在核酸检测点,封若诚通过多方工作找到失主,身份证失而复得,失主对其表示由衷感谢。
4月5号凌晨4时许,得知一隔离人员在酒店走路时不慎摔伤,封若诚带领5名队员穿上防护服立即赶到酒店,及时将伤者送到医院救治。
一家人做核酸检测,1岁的小朋友不方便照看,封若诚会暖心的帮忙抱着,偶尔遇到晕车未携带晕车药的,封若诚会递上晕车药,虽然都是一件件小事,但是让群众感觉说不出的暖心。“谈不上什么辛苦和无私,也不需要大家的感谢,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面对群众竖起的大拇指,封若诚总是这样说。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