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肖萍 通讯员 姜利云
“以前坐班车总担心司机开得快,现在不仅车稳了,师傅服务也更贴心,咱们农村人出门越来越踏实!”提及农村客运的变化,新化县村民罗大爷的笑容里满是获得感。这一转变,源于该县8月上旬至9月中旬开展的为期50天农村客运专项整治行动。新化县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始终以“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为核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靶向施策、严管厚爱,让农村客运“民生线”更安全、更暖心,为乡村群众织密出行“幸福网”。
(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部署整治行动)
锚定群众关切,高位推动解民忧
农村客运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出行需求,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新化县交通运输局将此次专项整治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抓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彰多次深入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一线调研,面对面倾听群众对农村客运的意见建议,现场敲定整治方案——从群众反映强烈的“超速超员”“车况老旧”“司机违规操作”等问题入手,成立由局分管领导罗崇益任组长、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主任任副组长的专项工作专班,构建“领导牵头抓总、专班具体落实、企业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确保每一项整治措施都对准群众需求,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围绕群众满意。
聚焦安全痛点,精准排查护民安
“坐车最怕遇到‘带病车’‘问题司机’,现在政府逐车查、逐人核,我们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这是专项整治中群众的普遍心声。新化县紧扣群众最关心的安全问题,围绕“人、车、企”三大关键环节开展全链条排查:
在“人”的管理上,对全县农村客运驾驶员资质、交通违法记录、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核查,坚决清退无证驾驶、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人员,不让“问题司机”上路,从源头保障群众乘车安全;在“车”的监管上,联合专业力量对客运车辆制动系统、安全带、应急设备等进行逐车检查,对老化破损、安全设施不全的车辆一律停运整改,确保每一辆上路的班车都“健康达标”;在“企”的督导上,深入客运企业检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重点查看是否定期开展驾驶员安全教育、是否24小时值守动态监控平台,对管理松散、漠视群众安全的企业,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切实把安全责任压实到“最后一公里”。
依托科技赋能,实时守护暖民心
为让群众乘车“全程安心”,新化县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织密监管网,构建“企业自主监控+行业随机抽查”的双重保障机制。一方面,要求客运企业安排专人24小时紧盯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一旦发现超速、疲劳驾驶、不按线路行驶等违规行为,立即通过电话、短信提醒驾驶员纠正,确保风险即时化解;另一方面,道路运输服务中心成立抽查小组,每天不定时调取监控数据,对预警不及时、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当场约谈负责人,倒逼企业把群众安全放在首位。专项行动期间,通过动态监控共及时纠正违规车辆216台次,让群众每一次出行都在“实时守护”之中。
厚植安全理念,宣教引导聚民力
“安全乘车不仅是司机的责任,我们乘客也要主动系好安全带、不劝酒。”在新化县乡镇集市的宣传点,村民们拿着《农村客运安全须知》认真阅读。为让安全理念深入群众心中,新化县通过多种“接地气”的方式开展宣教:在客运场站电子屏滚动播放安全警示片,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在村委会、集市张贴宣传海报,向村民发放近6000份宣传资料,用通俗语言讲解乘车安全常识;通过微信工作群、公众号推送68条安全预警信息,提醒驾驶员规范操作、群众文明乘车。让“安全出行”成为司机和群众的共同习惯,凝聚起守护民生的强大合力。
严打违法行为,联动执法保民利
对群众深恶痛绝的超员、超载、酒驾、毒驾等违法行为,新化县坚持“零容忍”,建立“行业监管+公安执法”联动机制——一旦发现违法车辆,立即固定证据并移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从严处罚,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截至9月22日,专项行动共查处不按线路行驶、超员等违法车辆6台,其中2台因情节严重被移送公安部门处理,用严格执法筑牢群众出行“安全底线”。
“农村客运整治不是‘一阵风’,而是要长期守住群众的‘安心路’。”新化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彰表示,下一步,该县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农村客运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持续优化服务、强化监管,让乡村群众的每一次出行都更安全、更便捷、更舒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的民生力量。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