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赵淙
自10月1日起,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全面使用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这一变革标志着铁路客运服务在数字化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其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涵盖了便利出行、绿色环保和数字化管理多个层面,是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电子发票的推行,极大提升了旅客出行的便利性。以往,为获取纸质报销凭证,旅客往往需在火车站排队等待打印,一旦错过打印时间或不慎丢失凭证,后续的报销流程便会变得繁琐复杂。而如今,电子发票让旅客告别了这些烦恼。行程结束或退票、改签业务办理之日起的180日内,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或车站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轻松申请开具电子发票。不仅如此,针对老年人、脱网人群等特殊群体,铁路部门还贴心增加线下电子发票申请渠道和购票(代办)人开具服务,确保每个人都能顺利获取发票,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旅客少跑腿”,将便利惠及每一位出行者。
从环保视角来看,电子发票的全面应用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践行。据了解,全国铁路每年印制纸质车票及报销凭证需消耗大量纸张,这不仅造成了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还在印刷、运输、存储等环节耗费了大量能源,产生诸多环境污染问题。如今,电子发票取代纸质报销凭证,大幅减少纸张使用,从源头上降低了对环境的压力,契合我国“双碳”战略目标,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铁路力量,彰显出交通运输行业在绿色转型之路上的积极探索与担当。
铁路客运领域全面使用电子发票,还为铁路部门和税务部门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电子发票全流程数字化,让每一笔票务数据都能实时、准确地记录和追踪。铁路部门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客流规律,优化列车运行时刻、车次编排以及运力投放,提升运输效率;税务部门则能够通过电子发票实现税款的实时监控与精准征管,减少税收漏洞,提升税收征管质效,推动行业管理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
凡益之道,与之偕行。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全面使用电子发票,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之举。它在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出行体验的同时,助力绿色发展,推动管理升级。未来,随着这一举措的深入实施,有望为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的数字化变革提供宝贵经验,引领行业朝着更加高效、绿色、智能的方向大步迈进。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