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肖卓根 通讯员 胡赞阳
“以前这条路,碎石子硌得骑车晃,杂草长得挡视线,有的地方堆积物堆到路中间,错车都得小心翼翼;现在扫得干干净净,标志也亮堂,接送娃上学再也不用提心吊胆!”8月30日,娄星区大埠桥街道同心村村民站在村口公路旁,向人民交通网记者细数着家门口公路的喜人变化。近期,娄星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聚焦涟滨、大埠桥街道124公里农村公路,以“精细化养护”破解群众出行痛点,将“民生实事”办到了村民心坎上。
高温鏖战:养护现场热潮涌
上午9时,地表温度已超35℃,涟滨街道X019线养护现场一派繁忙。养护工人背着割草机在路肩来回作业,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橙色工装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这草长势快,不及时清除,既遮挡行车视线,还会挤压路基,雨天极易引发坍塌。”一名养护人员擦去额头汗珠,指向身后——清扫车正匀速驶过,将路面落叶、碎石尽数清扫;不远处,几名工人合力将路中间堆积的杂物搬上运输车,随后又蹲在水沟旁,用铁锹清理淤积的淤泥。“前几天下雨导致沟渠堵塞积水,加上路中堆积物占道,村民反映出行得反复绕行,今天必须彻底清理干净!”
沿着公路向村内行进,细节处的变化愈发清晰。曾经模糊的黄色标线重新施划得格外醒目,缺失的护栏端头已补装整齐,27个新增轮廓标在阳光下清晰反光;路边行道树修剪得疏密得当,低垂遮挡视线的枝条全部剪除。“之前树枝挡着后视镜,路中间还常有杂物占道,开车转弯既要提防碰着东西,又怕看不到来人,现在路面通畅又敞亮!”路过的货车司机按下喇叭,摇下车窗向工人们挥手点赞。
靶向施策:聚焦痛点解民忧
“养护绝不是‘走过场’,得先摸清村民最闹心的事。”娄星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前期,该中心联合街道、村委会深入走村入户调研,收集到50余条意见,“路面脏、堆积物占道、排水堵、标志旧”成为群众反映最集中的四大痛点。
针对这些问题,养护团队精准制定措施并全力推进。在路面保洁与清障方面,采用“机械为主、人工补拾”模式,每日早晚各开展一次全面清扫,重点清理路中及路边堆积的杂物、碎石,确保道路通行无阻碍;路肩整治工作中,不仅拆除沿线广告牌与违规堆积物,还坚决杜绝违规种植行为,工作人员一边清理路肩违规作物和占道杂物,一边向村民讲解道路安全政策,获得群众广泛理解与支持;重点对桥涵、弯道处的水沟进行疏通,防止积水影响通行;同时开展安全设施“查漏补缺”,更换41个护栏端头、新装38根道口桩、补划3.8公里标线,并在事故多发弯道加装爆闪灯和反光镜。
“最难忘清理水沟那次,桥涵下淤泥深至膝盖,党员干部带头跳下去挖掘;清理路中大型堆积物时,村民见我们搬运费力,也主动扛着工具前来帮忙。”负责人回忆,养护工作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干群同心”合力推进,唯有如此才能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
路通心畅:民生答卷暖人心
“以前送孩子上学,要绕开路中间3处堆积物和好几处坑洼,现在路平了、道宽了,5分钟就能到学校!”大埠桥街道东风村村民指着家门口刚整治完的路面,脸上满是笑意;不远处,村口新安装的交通标志闪闪发亮,“晚上骑车接娃,这轮廓标一路‘指路’,再也不怕走岔道,也不用担心突然遇到占道杂物!”
截至8月底,124公里农村公路精细化养护工作已全面完成。其中,涟滨、大埠桥街道完成X019、X086线路面标线3.8公里1500平方米、减速标线170平方米;清理路中及沿线堆积物20余处;更换限高架1处2道,更换和新增护栏304米、护栏端头41个;新装轮廓标27个、道口桩38根、标志牌5块,整理破旧标志牌8块;安装爆闪灯16个、反光镜2块。
“下一步,我们将建立‘每月巡查、季度养护’长效机制,不仅要让公路‘焕新’,更要全力‘保新’,尤其会加强对路面堆积物的动态清理。”养护中心负责人表示,农村公路是民生路、民心路,他们将持续以“绣花式”养护,让每条农村公路都成为村民的“舒心路、平安路”,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交通基石。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