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陈琦 王育良 赵亚平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画卷中,怀化西运用车间下行到发场作为怀化国际陆港始发列车的重要站点,国际班列开行量连年攀升:2023年开行455列,2024年突破1000列大关,2025年上半年,已开行601列,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同比增幅达31%。这条联通中国与东盟、辐射欧亚的国际物流大动脉高效运转的背后,凝聚着无数铁路人的默默坚守与匠心付出。其中,一位名叫李科的铁路货车青年工长,正以精湛技艺和高度责任感,带领班组职工们守护着每一列国际班列的安全正点。
李科,中共预备党员,货车检车员高级技师,工程师,现任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株洲车辆段怀化西运用车间下行到发场三班工长。曾荣获全路青年岗位能手、广铁技术能手、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
从“车辆大夫”到“安全卫士”:一路汗水伴成长
2019年,初入铁路的李科穿上象征责任的黄色制服,成为一名“车辆大夫”——货车检车员。他深知,货车检车员是铁路一线最艰苦的工种之一,不仅需要强健体魄,更需要钢铁般的意志。六年来,他手持检车锤,战酷暑、斗严寒,在穿梭的车列间精检细修,用汗水浇灌成长。随着怀化国际陆港中老、中越、铁海联运及中欧亚班列的快速增长,每一列国际班列的安全正点都关乎国家形象与贸易畅通。李科肩上的责任愈发重大,他带领班组精修细检,成为保障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安全畅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练就“火眼金睛”:护航国际班列的硬核实力
面对国际班列“万无一失”的高标准,李科将业务钻研刻入骨髓。他利用一切碎片时间苦学规章、钻研技术,积极参与每一次应急演练,虚心求教业务骨干,练就了快速精准判断处置车辆故障的“硬功夫”。2022年,首次参加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便勇夺大学生组全能第一。他的创新精神同样闪耀:为解决现场难题,参与设计制作的多用途液压千斤顶、组合式车钩高度测量尺等工具,显著提升了货车车辆故障处置效率。其中,货车车钩高度测量尺成功获得国家专利,这些“利器”直接应用于保障日益繁忙的国际班列高效运行。
高效“3分钟”:守护“中国速度”的缩影
一次紧张高效的应急处置,成为李科过硬本领的生动注脚。对讲机里传来急促呼叫:“李工长,8道机后一位车钩不落锁,是赶点的中欧亚班列!”该车必须在25分钟内完成技检,刻不容缓。正在作业现场盯控的李科,立马通知副工长携带工具,一同火速奔赴8道现场。他沉着排查,迅速锁定“元凶”——车钩钩舌推铁变形卡滞。凭借精湛技艺,从检查到分解、更换、组装,全程仅用3分钟,故障排除,列车安全正点驶出国门。这惊心动魄的“3分钟”,正是他和班组高效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中国速度”的缩影。
筑牢“安全屏障”:班组管理的标准化实践
“国际班列的安全无小事,一个微小隐患都可能影响大通道的畅通。”作为工长,李科时刻绷紧安全弦。他创新管理方法,在班前会上严把“三关三点”(严把关键环节关、关键时间点关、关键人员关;紧盯作业关键点、安全风险点、应急处置点),确保每个环节安全可控。他主动深入货场开展爱车宣传,普及违章操作危害,倡导标准作业。他狠抓班组应急演练和安全培训,尤其注重提升青年职工的实战技能和安全意识。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安全管理日益标准化、规范化,为国际班列的稳定运行构筑了坚实可靠的安全屏障。
结语:青春在钢铁丝路上闪光
从一名普通检车员到独当一面的工班长,李科用六年的坚守与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他身上的黄色制服,不仅是职业的象征,更承载着保障国家战略通道安全畅通的光荣使命。他的故事,是新时代铁路青年立足岗位、技能报国、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写照,激励着更多青年职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事业中贡献青春力量。在纵横交错的“钢铁丝路”上,李科和他的伙伴们,正以责任和担当,默默守护着联通世界的车轮滚滚向前。
(编辑:胡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