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曾日、周一阁
又到一年丰收季,广袤的田野上稻谷飘香、玉米金黄,丰收的笑意洋溢在农民脸上。然而,丰收的喜悦之后,大量农作物秸秆的处置问题,却成了摆在眼前的现实难题。
过去,“一烧了之”的处理方式曾是常态,焚烧秸秆带来的“遍地狼烟”不仅浪费资源,更给环境与安全埋下重重隐患。秸秆焚烧时,大量二氧化碳、PM2.5、PM10等污染物涌入空气,不仅让空气质量骤降、雾霾频发,直接威胁群众健康;更易引燃周边易燃物,在村庄、山林、电线杆附近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此外,焚烧产生的浓烟还会遮蔽视线,给道路交通与航空安全带来极大风险,成为诱发交通事故的隐形“杀手”。
事实上,看似无用的秸秆实则是“宝贝”——其富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经青贮、氨化、压块等技术处理后,便能摇身变为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优质饲料,用于喂养牛羊等反刍动物。这种“过腹还田”的模式,既降低了畜牧业养殖成本,更推动了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让秸秆资源真正“活”了起来。
在湖南省洞口县毓兰镇四合村,秸秆饲料化的实践正结出丰硕果实。县农业农村局退休职工邓联清退而不休,与合作伙伴共同组建毓兰镇合通牧业合作社,充分挖掘毓兰镇及周边乡镇的秸秆资源潜力。如今,合作社每年能转化生产饲料2000余吨,不仅助力提升肉牛品质,更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质畜牧业发展之路。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