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肖文清、莫江波、刘玉良
在邵东站,有这样一句话时常回响在客运工作一线——“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这简单的十二个字,是客运值班员宋湘黔多年来坚守岗位的工作秘诀,也是他为南来北往旅客铺就便捷出行之路的“法宝”。
今年 60 岁的宋湘黔,1983年他投身军旅,四年后复员,转身踏上了铁路工作的岗位。作为邵东站“昭阳情”服务队的资深队员,他在客运岗位上默默耕耘了整整20年,而今年的春运,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春运。
2月12日,正值正月十五元宵节。清晨,宋湘黔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车站的宁静。“宋师傅,元宵节快乐!我是朱灵梅,今天要返回长沙,现在到了车站广场,需要麻烦你引导我上车,谢谢。”电话那头,传来旅客朱灵梅的求助声。
放下电话,宋湘黔立刻前往车站广场,很快便找到了朱灵梅。朱灵梅是一位盲人旅客,与宋湘黔的缘分始于5年前的一次乘车经历。当时,朱灵梅站在进站口,一脸茫然,不知该如何进站。宋湘黔凭借多年工作养成的敏锐观察力,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位重点旅客。他主动上前询问,在了解情况后,全程贴心护送引导朱灵梅进站登车。自此,朱灵梅每次乘坐火车出行,都会联系宋湘黔寻求帮助。5年来,宋湘黔一对一服务朱灵梅近30次,这份坚持与守护,成为了车站里一段温暖的佳话。
这一次,宋湘黔依旧熟练地引导朱灵梅进站,依次经过安检、验证,来到站台。此时,他叫来了客运员郭祎,说道:“郭祎,这是一位重点旅客,她叫朱灵梅,家住牛马司镇,每年要往返长沙多次。我把你的电话号码留给她了,春运后我就要退休了,这根接力棒交给你了,今后由你来为她提供帮助。”
完成交接后,宋湘黔继续引导旅客顺利通过天桥、登上站台,直至将朱灵梅送上G6414次列车,并与列车长进行了细致的重点交接。“谢谢你们,退休了也常联系。”朱灵梅感激地说道。“好的,一路平安。” 宋湘黔微笑着挥手,与旅客告别。
“宋师傅工作中特别注重‘三多’,即多走多看多问,已经成了他的作业法宝。”郭祎感慨地说。郭祎正是宋湘黔悉心带出来的徒弟,如今她在工作中应对自如,离不开宋师傅毫无保留的“真传”。
在日常工作中,宋湘黔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郭祎,确认一下3站台南头客运员到电梯出口处没有,G2125次即将检票放客,这趟列车旅客行李多、老人小孩多,乘电梯时需要专人进行引导和防护。”“收到,明白!”郭祎心领神会。
“5站台北头客运员请注意,T582次一名男性重点旅客,行动不便,穿着红色棉衣,年龄六十多岁,到天桥引导员那里进行交接,不要乘坐电梯,协助从北头走阶梯下站台”,电台里不断传来宋湘黔有条不紊的指挥声。
“客运工作并没有什么技巧,关键就是要有责任心,工作要细心,重点要掌握,多走几步、多看几眼、多问几句就能及时防止和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宋湘黔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客运工作的真谛。
“宋师傅别看他年纪最长,但他在班组里是走路最多、说得最勤、观察最细的一个。”车站客运副站长刘莺这样评价宋湘黔。
谈及工作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春运,透过那厚厚的镜片,宋湘黔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这份工作让我收获了快乐和满足,自己总结的这些经验更需要传下去,聚成合力,广大旅客的平安旅途才更有保障、更加便捷和美好!”他的话语中,满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不舍,更饱含着对未来客运工作的殷切期望。在邵东站,这根温暖的接力棒已然交接,爱与责任的传承仍在继续……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