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聂珂涵
深夜里的执着:细节筑牢安全屏障凌晨的检修库内,手电筒的光束在柴油机缸头上聚焦。冯振站在HXN5B机车柴油机旁,用气门调整专用扳手和塞尺来回检查和测量进排气门间隙参数,反复核对技术标准,进气门:0.4+0.05mm、排气门:0.5+0.05mm。“多一点就是隐患,必须零误差!”他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向作业者强调操作规范。这样的场景,是冯振工作中的常态。2024年,他带领柴传组完成内燃机车小辅修70台、HXN5B型机车C4加强修8台、抢修62件,发现并处理质量隐患19件,修旧利废330余件。每一组数据,都是他对“安全无小事”的践行。 “安全是底线,技术是底气”这句冯振常挂在嘴边的话,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2023年担任柴传组工长后,他率先改革奖金分配制度,打破“大锅饭”模式,推行岗位工分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公平才能激发干劲!”新制度实施后,班组劳效显著提升,职工黄志敏的计件工资同比增长9.88%,班组全年计件工资总额达60余万元。面对改革初期的阻力,他在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坚定表态:“为了长远发展,必须破局!”
技术攻坚更是他的强项。针对HXN5B机车防火罩支架频繁开裂的难题,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最终通过加装3mm厚钢板满焊加固方案彻底解决问题,单件成本从500元降至30元,每年累计节约近10万元。该项目获段合理化建议二等奖,并纳入株洲检修车间标准化检修流程。“省下的成本,就是为安全加码。”冯振说道。 从技术骨干到团队领航者 作为工长,冯振注重管理创新与安全提升。他修订《自检自修奖惩办法》,优化检查流程;制定《岗位安全风险提示卡》,全年安全考核问题同比减少26%。在人才培养方面,他推动成立“专业互岗融合培训班”,助力班组成员技能提升。2024年,班组荣获集团“战暑运、保稳定、增效益”立功竞赛先进班组,其个人获评段先进个人和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12年进阶之路:时间见证担当2013年:从学习司机起步,扎根一线积累经验;
2020年:转岗检修,钻研技术成为故障排查能手;
2023年:升任工长,改革分配制度激活团队活力;
2024年:带领班组斩获集团荣誉,个人技术成果获多项奖项。
2025年:规划全员专业融合,目标攻克柴油机故障处置技术瓶颈,为内燃中修储备人才。 众人眼中的“冯工长”车间主任孟军评价:“他是技术与管理‘双料王牌’,有他在,机车质量稳如磐石。”
班组成员周立彬说:“他不仅教技术,更教责任。跟着冯工长,能学到真本事。”
集团劳模杨龙江称赞:“他的创新项目实用性强,是实打实的‘效益引擎’。” 安全线上的匠心传承冯振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翻旧的《常见电器故障处理手册》,扉页上写着:“技术没有终点,安全永无止境。”从青涩学徒到集团标兵,他用12年光阴打磨技艺,以创新破解难题,以责任守护铁道安全。如今,他正带领团队向更高目标迈进,每一步都扎实而坚定——因为每一台机车的正常出库,都是对他匠心的最好回馈。
(编辑:胡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