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景
在常德市东城区,有这样一支交警队伍,他们守护在学校门前,坚守在交通路口,巡逻在街头巷尾,365天风雨无阻迎难而上忠诚履职,哪里有需要就赶往哪里,哪里有交通安全隐患就排除哪里,臂上“党员先锋中队”的红袖标妆点着他们的最美身影。
他们,就是常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党员先锋中队队员们。
自2022年10月组建以来,在中队长雷浩的带领下,该中队结合管区实际,以“护学行动”为重点,通过“精细勤务安排、精细交通组织、精细交通管控”“三个工作法”全面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其管区道路拥堵指数、交通事故指数全面下降,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精细勤务安排,“提前+延迟”无缝衔接
“集合,出发”,
每天早上6时50分,随着中队长雷浩一声令下,15台铁骑从大队集结出发,赶往市一中、市十一中、北正街小学、东升小学,7时准,铁骑队员全部到达各中小学学校门前,开始每天早高峰的“护学”工作,比大队规定的早高峰7时30分到岗提前了30分钟。
交通平峰时段,中队铁骑队员在大队辖区来回巡逻,及时处理路面交通违法和突发事件;中队其他队员则在各交通路口开展日常交通秩序维护和整治。
下午5时,随着下班交通高峰期到来和各中小学校相继放学,铁骑队员们又来到各主要交通路口和学校门前开始疏导指挥交通,直到最后一批学生放学和交通路口车流量明显放缓才下岗,往往比规定的晚高峰时间推迟了30分钟甚至1个小时下岗。
“今天下这么大的雨,交警应该不会来了,不知要堵多久才能回家哟”,
4月19日晚上9时,聚集在市一中门口的学生家长们正在议论、担心之时,中队铁骑队员刘阳、李晶准点来到校门前,引导、指挥接送学生的家长们依次有序停放车辆,9时30分,随着学生们走出校门,冒着大雨,他们在校门前设置反光锥筒,指挥车辆有序通行直到10时才离开。
全天24小时精细到点、无缝衔接的勤务安排,既实现了警务效率的最大化,又解决了群众出行、生活的难题。
精细交通组织,“巡查+研判”优化管理
“报告大队指挥中心,滨湖路育才路口红绿灯不亮了,请联系修复”,
“三闾路人民路口西边斑马线处行人过马路指示灯偏向了,请通知设施维护部门处理”,
对讲机里,该中队巡逻队员在路面巡查时发现交通设施运行故障后及时报请大队通知处理。
“报告大队指挥中心,洞庭大道东往西方向左转入朗州路的车辆积压,请延长绿灯时长放行”,
发现路面有拥堵隐患后,该中队巡逻队员及时通知大队指挥中心调整了红绿灯配时。
2022年7月,在市城区交通秩序整治中,针对中队管区老旧小区紫桥小区的车辆停放、交通拥堵不畅问题,该中队在经过多次巡查、走访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建议在紫桥北路施划部分停车泊位,并在其内部狭窄道路采取单向通行的措施,并将情况向上报告。2023年4月,该建议被大队、支队采纳,紫桥小区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通过精细化的交通组织,该中队管区交通拥堵节点、管理乱点得到有效整改。经测算,其管区道路拥堵指数下降了20%,道路通行效率大大提高。
精细交通管控,“作风+科技”赋能实战
精细化管理要以良好的作风为保障。诚于心,才能工于精。
“市一医院前门处发生一起轻微交通事故,请周智前往配合事故中队进行处理”,4月14日中午1时28分,中队长雷浩在对讲机里喊话队员周智。
1时33分,放弃中午休息,周智准时到达事故现场,配合事故处理民警维护现场秩序,疏导指挥交通,10分钟内路面即恢复正常通行。
这是该中队以交通网格化管理促进精细化管理的结果。也是队伍闻警而动、来之能战、战之则胜良好作风的体现。
中队长雷浩根据管区实际,将朗州路沿线、市一医院周边及各中小学校划为重点管控范围,对重点范围内责任路口路段实行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包保,将工作措施、目标和责任层层量化分解,细化落实到每名民辅警,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和劝导率提升交通管理效能。
4月16日晚上19时08分,经过多次分析研判,比对追踪嫌疑车辆行驶轨迹,中队迅速出击,通过连续两晚的排查蹲守,一辆长期往返于武陵区和桃源县乡村、由无证人员(驾驶证被吊销)驾驶的车辆被中队精准查处,让失驾人员无处遁形,成功消除了一起事故风险隐患。
正是这种精雕细琢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功夫,让党员先锋中队成为公安交警队伍追求细致、精致、极致工作的标杆!
(编辑:杨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