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马辉
近年来,常德交警柳叶湖大队面对农村交通管理点多、线长、面广,而警力有限的矛盾,牢固树立可防可控理念,在责任落实、源头监管、违法查处、宣传动员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起农村道路交通治理新格局。连续两年,省道311、赵公桥乡镇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下降,亡人事故“零发生”,实现了村民安全意识提升、交通秩序优良、安全管控到位、警民关系融洽的良好局面。
这是一条看得见的“平安路”
“过去,省道311道路夜间照明条件差、主路车速快、夜间道路线形不清晰、国省道交通设施不全等道路问题十分突出。如今,这里却是一番全新的景象。”当地群众普遍反映,当前的省道311真正做到了“还路于民”,保安全保畅通,村民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省道311为穿村过镇的省级公路,沿途行经村庄5个,大小岔路口20余个,是周边2万余人进城务工的必经之路。大队从提升道路本质安全度入手,在全长约10公里的路段,安装60盏路灯,增加了夜间行车视距;清理路口、路侧的遮挡物,每隔5米在道路沿线增设反光柱,提升了夜间驾车的通透性;在交叉路口施划减速震荡线,增设警示标志标牌,提醒过往车辆减速,让夜间驾驶变得更安全、更畅通。
这是一条摸得着的“民心路”
“有了醒目的标线和提示牌,现在开车经过这里的时候,安心多了。”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赵公桥乡道的周先生说。
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差、风险隐患多、管理难度大一直是制约交通安全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打通镇、村交通管理瓶颈,大队将重心下移,将镇与村网格管理对接,集中多方力量互联互动,实现了人员互融、信息共享、隐患共排,全面筑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线。通过将原先的水泥路重新铺设为柏油路,在岔路口施划减速震荡线并增设路口警示标牌,在沟渠桥梁处增加反光护栏,在道路两侧安装反光柱,指示道路线形,提升安全防护等微改造“小手术”疏通了百姓出行路。截至目前,赵公桥村道基本实现了“路畅人安”的整治目标。
“交警是特殊岗位,守护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群众的需求是我们的方向,群众的安危是我们的底线,群众的满意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大队长熊耀湘的一席话,道出了交警的初心与使命。
下阶段,我们将按照“治大管小”的方针策略,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广泛关注的“民生实事”,不断优化群众出行环境,让群众看到切切实实的变化,感受到真真切切的便利。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