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时政 交通 交警 公路 物流 汽车 民航 铁路 邮政 深度 财经 人物 地方新闻 舆情 车生活 新视野 法律法规 行业新闻

“四好农村路”: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2025-04-21 13:50:11 来源:人民交通 字体:

通讯员:周兵

近年来,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精品景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完善补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农村短板,服务旅游转型提质升级。昔日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的泥泞小道,如今已蜕变为 “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 的品质通途,实现了从 “线” 到 “网”、由 “窄” 变 “宽”、从 “通” 向 “畅” 的跨越,成为连接民心的纽带、串联美景的画廊、驱动致富的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武陵源区也凭借卓越成效,荣获多项重量级荣誉:2020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区);2020年,获湖南省人民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2022年获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2022年插园公路获评湖南省“十大最美农村路”;2023年插园公路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2023年获湖南省人民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2024年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四好农村路”铺就了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武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一、基本概况

武陵源区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中部,总面积 397.58 平方公里,下辖 6 个乡(街道)、33 个村(居),总人口 6.1 万人。这里坐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地貌” 命名地等多张世界级名片,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武陵源区紧扣 “外联内畅” 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起以 G241、S241、S303 和 S521 等国省道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截至 2023 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达 399.379 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 102.958 公里,县道 98.882 公里,乡道 54.047 公里,村道 142.979 公里,专用公路 0.513 公里,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网。​

二、主要做法

(一)“四个强化”,筑牢创建根基。一、强化组织领导。围绕“率先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成立武陵源区交通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方案,营造广泛参与的创建氛围,成功创建湖南“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县,推动交通强国战略在武陵源区落地见效。二、强化政策保障。在财政状况困难的情况下,多方整合资金1亿元投入农村公路建设,并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将“四好农村公路”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实行奖优罚劣。三、强化品牌带动。以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带动乡村民宿产业、乡村旅游发展,落实“路长制”,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水平。以插园公路为例:公路沿线插旗峪村、龙尾巴社区、张家界社区等特色民宿集群享誉海内外,龙尾巴社区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休闲旅游)”、首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社区)”,并在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大会上重点推介。四、强化立标打样。抢抓插园公路作为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观摩重点线路的契机,高标准设计、高频次调度、高效率推进,推动插园公路成为沿途独特风景线,在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上得到了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湖南省长毛伟明、时任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赵平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肯定,被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10多家中央、省级媒体宣传报道。

(二)突出“四个高标准”,“四好农村路”创建走在前作示范。一、建设高标准。从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建设安全等各方面实行全覆盖监督,不留缝隙死角,监督覆盖率达100%。着重建立完善“法人、施工、监理、监督、义务监督”五位一体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重点推行“义务监督”制度,由项目所在村派驻原则性强的老干部或者老百姓到施工现场进行工程质量义务监督,并对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实行第三方交工检测,有效保障了工程质量,全区无一起工程质量问题、安全生产事故和违法违纪现象。二、管理高标准。全面推行“路长制”,创新实行“一路一警”机制,每个村居农村道路配备一名村辅警,明确为各村居村道协管员,与沿线农户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把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严禁在公路上挖沟引水、打场晒粮、乱堆乱放,做到每条路段有人负责、有人管护,形成了“区有路政员、乡有专管员、村有协管员、村民共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三、养护高标准。坚持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三勤”:即路面勤清扫,保持路面、路肩、边坡整洁,无果皮、纸屑和白色垃圾等杂物;排水勤疏通,及时清理边沟、排水沟、桥梁、涵洞内杂物,保持排水系统通畅;坑凼勤修补,路面保养坚持随坏随补,发现一处,恢复一处。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四、运营高标准。开展交通顽瘴痼疾整治行动,对道路运输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目前,全区33个村(居)均已开通农村通客运班线车,通车率100%。坚持为交通运输提供精准服务,打通农村物流揽收及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帮助鱼泉峪贡米、天子山剁辣椒等“特产出山”之路,“四好农村路”综合服务效应进一步凸显。

(三)突出“四个结合”,“四好农村路”创建惠游客、富百姓。一、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加大对乡村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农村聚集,涌现了一批与世界绝版风景相得益彰的美丽村居,龙尾巴居委会成功创建首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协合乡特色民宿群在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大会上得到重点推介。带动以梓山漫居、栖漫等为代表的66家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年接待游客逾20万人次,实现年产值近1.6亿元。二、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扎实开展人居美、环境美、生态美、乡风美“四美”行动,重点做好国道中天公路等5条进入景区通道环境综合整治,协合杨家坪、天子山泗南峪等公路沿线村居已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区”。三、与特色产业培育相结合。产业发展到哪里路就修通到哪里,助推了以天子山辣椒、中湖鱼泉贡米、协合菜葛和索溪峪土家织锦四大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五号山谷、梓山漫居等一批特色民宿品牌的建成和运营。围绕“慢旅游、准休闲”布局新兴业态,涌现集研学、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市场主体13家“庸城茶语”、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织锦、张家界“山水烙铁画”等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各类文学、摄影团体和徒步、骑行团队纷至沓来。湖南卫视“时光音乐会”“天天向上”等多台品牌节目现场录制,引爆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四、与脱贫攻坚深化相结合。扎实做好交通行业扶贫,为全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区脱贫摘帽贡献了交通力量,2019年率先在全市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目标。同时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农村公路沿线村民以老房子、菜园子、宅基地等资产资源入股,80%以上居民从事旅游相关产业,沿线民宿产业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人均年收入增长3万余元,真正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家门口挣钱、家门口致富。

三、经验与启示

(一)经验总结:一是“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和区委、区政府打造“协合北片区高端民宿度假区”战略部署,道路改造紧随村庄整体风貌,道路建设带去了丰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推进交旅融合,路景融合,充分展示乡村自然美、生态美,支持村民入股,高端民宿集群逐渐形成,沿线80%以上居民从事旅游相关产业,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惠及了每家每户,有效振兴了乡村经济。二是“四好农村路+群众共建”。“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建设吸引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就业,鼓励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积极招商引资,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充分发挥群众和民间资本积极性,共同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既有效降低政府投入成本,又提高建设效率。三是“四好农村路+资源整合”。坚持高位推动,高效整合农业农村、林业、乡村振兴、水利、工信等部门资源、项目、资金,在建设农村公路的同时,统筹推进沿线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屋场、美化农村庭院、绿化靓化边坡,全面提升公路品质。四是“四好农村路+文化溯源”。始终坚持道路与文化有机融合,在道路沿线设置“四好农村路”文化墙,灵活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节气等元素宣传标语,有机融入音乐、彩绘、雕塑、科普等人文景观,既展示公路发展历程,又打造路景一体的高品质、有品位的“四好农村路”。五是“四好农村路+绿色低碳”。充分运用太阳能、电能等绿色能源,设置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反光地标,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打造以梓山漫居为代表的全电民宿,大力倡导徒步、骑行的绿色低碳出行方式,为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贡献交通力量。

(二)实践启示:一是建设“四好农村路”要服务大局。“四好农村路”建设不能孤立进行,要与“交通强国”战略和地方发展紧密结合。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挥农村公路的先导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创新是推动“四好农村路”发展的动力。在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等方面,要不断创新理念、技术和机制。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农村公路的智能化水平;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探索市场化管养模式,提高管养效率和质量。三是可持续发展是“四好农村路”的目标。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土地资源,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工艺。在运营管理中,推动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农村公路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群众受益致富是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根本。“四好农村路”作为农村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农村公路能够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方便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如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从而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提升生活水平。同时,“四好农村路”建设也有助于加强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促进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流动,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最终实现群众受益致富的根本目标。

四、真实故事:一条路激活一个村。2022年11月28日,张家界市梓山漫居老板聂吉鸿接受《中国交通报》记者贺哲野表示:沿着插园公路一路向上,便来到龙尾巴社区,我的“梓山漫居”的民宿坐落于此。这个民宿有“张家界海拔最高民宿”之称居,配套服务毫不逊色:餐食从当地村庄采收,营养可口;门口摆放共享单车,供住客林间骑行;中庭的“时音乐会”迷你露天歌台,将夜生活装点得格外精致。民宿老板聂吉鸿介绍,该处以前是废弃林场,梓山漫居于2015年在原址上改建而成。“民宿建好了,我的车也报废了。”聂吉鸿打趣道,修建民宿的那段日子由于山路崎岖,自己的爱车在日复一日上下山路的途中刮坏了底盘。民宿建成初期,崎岖的山路让自驾游客望而生畏,只能靠班车接送,游人稀少。“插园公路通车后,旅客数量明显增加。每年出游高峰期,民宿一房难求。”聂吉鸿说。今年暑期,民宿日均入住游客达100人次。此外,由于交通改善,很多外出务工的乡亲们都回到了家乡。李启海夫妇都是龙尾巴社区居民,过去靠务农和出门打零工为生。如今,二人都在梓山漫居上班,李启海负责园林维护,张明姣在厨房帮工,夫妻俩一年的工资共有8万元。家里的蔬菜、山货也不愁销路,基本都被民宿定点采购。一年下来家庭总收入有10多万元。

“目前民宿共有50多名正式职工,其中30多人是当地村民,人均月工资5000元。”聂吉鸿介绍,目前,仅龙尾巴社区就有中高端民宿13家,插园公路沿线共有精品民宿66家,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好去处。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龙尾巴社区党支部书记邓青松感慨地说:“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一条路盘活了一个村。2024 年,龙尾巴社区接待游客达 3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3 亿元,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40%。” 插园公路的故事,正是武陵源区 “四好农村路” 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见证了农村公路从 “交通线” 到 “经济线”“幸福线” 的华丽蜕变。

(编辑:李凌)

  • 时讯要闻
  • 交通视野
  • 交警在线
  • 汽车报道
  • 铁路在线
  • 交通视频
  • 文艺副刊
图片文章
  • 新年首日,这趟怀化往返北京列车上的“小美满”

    新年首日,这趟怀化往

  •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赴娄底检查督导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赴娄

  • G5517长常北线高速益阳至常德段今日通车

    G5517长常北线高速益阳

  • 聋哑旅客乘高铁过站得“无声帮助” 对列车长两竖拇指以表“无言感激”

    聋哑旅客乘高铁过站得

  • 岳阳华容团洲决堤 益阳交通运力驰援(图文)

    岳阳华容团洲决堤 益阳

  • 突发:长沙东路产大队协同多部门快速、高效处理两起事故

    突发:长沙东路产大队

  • 平凡亦是圆满——吉首交警“疫”线检查152101台车辆 防控管制成效明显

    平凡亦是圆满——吉首

  • 常德市公安局交警直属二大队:“四大活动”推进“红色传承 绿色发展”节能宣传

    常德市公安局交警直属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电话:18701088869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