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许彬
5月28日8时30分,湖南株洲机务段检修库内“火车头”检修热火朝天,一派忙而有序的景象。
8时40分,50岁的探伤工刘婷钻进1米深的地沟,给车轮涂抹耦合剂,手持探头游走在车轮踏面,眼睛紧盯仪器屏幕,仔细辨别波形,捕捉车轮踏面上可能存在的“病症”。
火车头探伤就是利用探伤仪对车轮、车轴、车钩等重要部件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内部的缺陷和问题,就像内科大夫给病人做B超般。
“火车头频繁高速行驶,车轮细如发丝的裂纹都可能导致‘爆胎’,造成车辆颠覆。”拥有30年探伤经验的刘婷深知探伤的重要性,不敢丝毫马虎。
“明显感觉我的左手臂要比右手臂粗一些。”刘婷抬了抬手臂,风趣地说。细如发丝的裂痕有时候需要反复在一个地方探伤四五次才能确认。长时间弯着腰、蜷着腿、举着仪器,对肩膀、手腕、腰椎和颈椎都是极大的考验。
9时50分,刘婷完成两台火车头探伤作业后,回到班组,打印探伤检测报告,填写检测数据,为确保火车头质量提供可靠准确的“体检”报告。
30年来,刘婷积攒下4沓厚厚的探伤笔记以及108个探伤典型案例,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一批批青工。针对段内HXD1C、DF4、HXN5B等不同机型,她探索出“五步探伤法”,并对磁粉探伤进行3项技术革新,大幅提高了火车头探伤效率。
今年9月份,刘婷将退休。30年来,她无漏检漏探,累积发现2400余件火车头零部件裂损,不仅守护了火车头安全,更护航了旅客出行安全。
(编辑:邓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