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华源
这是一首唱了近三十年的奉献之歌……
他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韶华奉献在为引领当地从“地下经济”转移到“地上经济”产业转型发展战略,率先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引导当地成了名传三湘四水、名扬海内外的“金秋梨”之乡……
他更是用实际行动描绘了党和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治理方针具体实践的新范本……
他从湖南涟源古塘乡那“穷山僻壤”的大山里走来;他从“拔穷根、苦坚守、累陪伴的精神家园走来;他从感党恩、感母恩、感恩人间一切真善美的灵魂世界中走来……
吴治凡,一位年届花甲的山里汉子,他29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硬撑着把一颗金秋梨做成了致富梨、幸福梨,更是把这颗梨做成了影响世界、出口东南亚,引领当地脱贫致富的“金银梨”……
古塘乡,座落在湖南省涟源市的西北部,海拔700米;毗邻新化、安化两县。这里,曾为我国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需要矿产资源时盛产过煤炭,那个时代里的这个乡可谓是“富得流油”。村民们煮猪食都是大功率的电炉子;每家每户不分昼夜亮着从不“熄火”的“长眠灯”;可吴治凡没去跟风采煤,没去矿井里干过“挣阴钱呷阳饭”的活,带着妻儿崽女扎在山头上,29年如一日地辗转着为荒山拓绿、向大地“掏”金……
苦涩的经历磨砺了吴治凡钢铁般的意志。出生于1967年的吴治凡,在4岁那年父亲在煤矿下井时遭遇不测撒手人寰;年仅27岁的其母独当一面,苦苦拉扯着吴治凡三兄弟一起成长。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吴治凡自幼包过三条猪的饲料觅草供给;因“混囗饭吃”14岁就被乡党委照顾去干过民兵训练;后在外面打小工挣口饭吃到18岁返乡开拖拉机与母亲一同照料两位未成年的弟弟;在他23岁那年,本地一位纯朴的姑娘李爱兰没嫌其家境贫境穷、不顾他人冷眼,断然决然地嫁给了他!24岁那年生了个双胞胎,因营养跟不上走了一个……幼时丧父、缺衣少食,中年丧子、悲伤欲绝!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这常人难以想象的痛楚、打击,吴治凡在其爱人李爱兰的心灵慰籍、精神鼓励、生活扶助下从未沉沦下去;并在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如何让年迈的母亲不再为自己担心、操心?如何让俩位弟弟过得好一点?如何让孩子有饭吃、有书读……
打破常规思维,不去“跟风趋势”,另辟蹊径、重新确定发展方向。不去煤矿下井担炭、不去打工挣钱糊口,那干什么呢?吴治凡与妻子李爱兰反复琢磨:“我们乡里现在到处挖煤,虽然目前大家都过得很好,当时村民用的电费都是煤矿里出了;当时的农业税、国家的三提五统都是村里、乡里协调煤矿企业帮我们交了;可煤炭资源不是再生资源,挖完了怎么办,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俩口子一合计,去矿上挖煤不是个长久之计,尤其父亲就是因采煤仙去的,更不愿涉足这个行业。
妻子李爱兰在家带娃伺母,吴治凡外出学习,借遍了所有亲朋好友的钱,跑遍了湖南、江西、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山东搞农业开发的公司、大户……
通过大半年的外出“学习取经”,吴治凡认为:根据本地气候、土质等地理条件,适合种植梨子树……
置之“死”地而后生,敢叫日月换新天。思路决定出路,俩口子反复商量、权衡后,确定种植梨子树!但问题来了:承包村里荒废了的老园艺场,可承包费用哪里来啊?那时已借遍了所有亲戚朋友,还欠了两万多块钱账,到哪里去筹钱呢?卖掉用来为一家人遮风避雨仅有的三间房!妻子说我们拖儿带女的住到哪里去啊,吴治凡说我们到山上去搭个茅草棚暂时住几年吧!纵有千万个心不甘、情不愿,但为了丈夫奠定的理想、奋斗目标,李爱兰点头同意了……
从不向苦难投降!且越挫越勇、愈苦愈甜。承包村里那个集体经济时代的产物、扔在那荒山野岭上荒废了好多年的180亩地的园艺场,俩口子肩挑手扛搭建了两间茅草屋,把俩个孩子安顿好后,就要“开天辟地”啦……
没钱租用挖掘机挖土怎么办?吴治凡每年到当地的铁匠铺里自制两把5斤重一把的锄头,三年间,6把钢制锄头都已磨平只剩5公分左右了!21个光滑的锄头柄(因当时挖土用力过猛经常断柄需更换新柄)存留为证。冒酷暑、顶严寒,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冰天雪地,吴治凡每天带十几斤水,妻子李爱兰送三餐饭到工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年里只有大年三十回家陪母亲过个年、正月初一中午到岳母娘家吃个拜个年饭,下午安装好锄头、备好锄头柄,大年初二再出发……
在吴治凡妻子李爱兰的记忆深处里,吴治凡在开荒挖土时,中暑三次死过三回!其中一次,已40来分钟停止了呼吸,因当地郎中给其扎银针放血、刮黄痧,才让其活过来……
“不管我们怎么难,他从不流眼泪。仅有的两次:一次是我们喂了一条狗,因营养不良、真正的皮包骨老死了,他抱着狗尸体挖个坑给那狗下葬时,边流眼泪边说:我们受苦,这狗都跟我们受了这么多苦;还有一次是2008年的那次大冰灾,他刨开一两尺厚的雪到山顶上去挖土,我一脚泥一脚滑的送饭上去,我看到他被刀片刮一样的冰风大风把脸、手都冻成紫色了,我因心疼他流了泪,他见我那个样子,边流泪边说:你跟着我受了这么苦、遭了这么多“罪”,我下辈子作牛作马报答你。”李爱兰哽咽着对记者回忆道。
厄运未断,痴心不死。危难之际见党心,不达目的誓不休。180亩荒山被挖出来了,第一年栽上的梨子树开了花结了果,还卖了5万块钱;第二年栽下去的也快成熟了,且陆陆续续可以采果卖货了……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把借款全还清了,想着这日子会逐渐改善啦!不曾想:一场山火殃及梨园,把吴治凡、李爱兰一家三年来的心血付之一炬,仅剩了300棵梨树苗……
时任乡党委书记吴树卿闻讯赶来了,送上2000元救济款,并与当时的乡信用社沟通、协调,请信用社予以支持向其贷款、帮扶其再发展……
拯救了希望,重燃了生机!吴治凡、李爱兰胸怀党的温暖、心藏感恩之情,重新承包了1200亩山地……
吴治凡泪眼婆娑、感慨万千地对记者说:“那场山火,把我的一切希望都烧掉了。树卿书记送来了2000元救济款,给我们的不是这钱的事,而是肯定了我们的付出,帮我们捡拾了烧掉的希望,重铸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后来的历任书记都给予了莫大的关心与呵护,帮我们的梨子正名为金秋梨;为我们的果园誉为牛山园。李付民同志更是从办公室主任到政府领导再到乡党委书记,一路走来都给了我们全方位的关爱、帮扶、指导;刘乐根书记亲自带我们到处推介产品,请好多记者朋友、媒体人帮我们宣传;以及时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刘杰亲自走到我们山顶上现场办公,解决了公路硬化问题、果园浇灌问题等等……”
坚持就是胜利!吴治凡、李爱兰对信仰的顽强坚守、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赢得了掌声、挖掉了穷根、迎来了富强、走进了世界……
2024年11月13日,祖籍涟源市安平镇的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琅南塔省《老中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吴先生,返乡时听闻吴治凡、李爱兰夫妻的创业故事后深受感动,便驱车到“牛山园”金秋梨基地访问。只见在初冬里的梨园中仍泛着翠绿、走山鸡在梨树下活蹦乱跳、黑山羊在梨树下嬉戏扑腾,还有几十棵梨树上仍挂着金灿灿的熟果。吴治凡介绍说,我们给梨树施肥都是从海南空运过来的海澡皮渣,连本土的鸡、羊、牛、猪粪肥都不用,因为这些肥里面有饲料成份,会给土壤造成污染;除草都是人工拔、扯和机器割打,从不用除草剂等化学药物,以确保梨子没任何污染;走山鸡吃的都是那些不合格被扔了的废梨子、黑山羊啃的全是海澡皮渣肥料中成大的牧草;树上的梨子是我用特殊方法保留下来,到过年时才摘下来吃新鲜的过年梨……
走近牛山园的办公区域,映入眼帘的是“全国科普惠民兴村先进单位”、“湖南省外国专家局引智推广示范基地”、“威铭农业梨膏加工车间”等各种招牌琅琳满目!吴治凡介绍说,我们古塘乡现在有金秋梨种植合作社10个,全乡种植金秋梨5000多亩,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金秋梨之乡”。我是娄底市种植时间最早、开发金秋梨面积最大的种植大户。
11月20日,吴先生在访问“牛山园”后,便召集返湘办事在老挝工作的同事,再次到牛山园农业公司拖了50箱金秋梨、100瓶秋梨膏直接回老挝,老挝国因气候区别不宜种植梨子等亚热带水果,这些进口的牛山园金秋梨和秋梨膏,一进老挝吴会长便把多国会长及当地官员们请来品尝,尝到这些产品的朋友们便争先恐后要买,便将这些金秋梨和秋梨膏“一抢而空”……吴会长无比感慨地说:我家乡的水果看来很受东南亚朋友们的欢迎啊。
【记者手记】
速写此文,意犹未尽。牛山园金秋梨,不仅只是甜。那还有什么呢?那就是这个梨子的故事!正因为这个梨子而改变了吴治凡、李爱兰的世界:一是改变了他们的物质生活世界。他们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济状况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仅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物质生活世界,更是引领了当地绿色经济发展大势。二是改变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世界。历届党委书记及市委书记对其产业的重视、关怀,尤其是在“被山火烧毁”后当地党委书记的“雪中送炭”,让他们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党赋予他们关心、关爱的温暖,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更多的老百姓更加清晰地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共产党才能真心实意地帮我们走出困境,走上致富之路!三是为后代构建了一个有质量的精神家园。吴治凡、李爱兰用实际行动树立了标杆、确立了旗帜:只有勤劳才能致富!只有坚持才会成功!只有真诚才能走得更远、更强!我们期待牛山园的这颗金秋梨的精神内核走出亚洲、传遍世界!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