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何斌强 通讯员 黄永红 蔡建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清明节前夕,为缅怀革命先烈,寄托家乡亲人对烈士的无尽哀思与崇高敬意,3月下旬,长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约300名长沙籍烈士亲属及工作人员,奔赴广西龙州、宁明、匠止、南山、靖西、那坡等地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活动 。这也是长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连续多年组织长沙籍烈属赴广西开展异地祭扫活动。
精心筹备,温暖护航
为保障此次祭扫活动顺利开展,长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了专业保障团队,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安排。从行程规划时综合考虑交通、住宿等因素,力求让烈属们路途舒适;到配备专业医疗保障人员和急救设备,时刻关注烈属们的身体状况;再到提前与广西当地的陵园进行对接,确保祭扫流程顺畅;甚至考虑到烈属们的情绪波动,安排了心理疏导人员,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与安慰。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对英烈家属尊崇的人文关怀,让烈属们在悲伤中感受到温暖与尊重。
庄严肃穆,寄托哀思
祭扫期间,各祭扫组每到一处烈士陵园,首先举行的便是庄严肃穆的敬献花篮仪式。全体人员整齐列队,面向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立,向烈士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此时,现场一片寂静,只有微风拂过松柏的沙沙声,仿佛是烈士们在回应着这份思念。随后,工作人员将花篮缓缓抬至纪念碑前,鲜艳的花篮缎带在微风中飘动,寄托着家乡人民对烈士的无尽追思。
在烈士墓前,烈属们轻轻抚摸着墓碑,泪水浸湿了眼眶。他们有的献上精心准备的鲜花,有的摆上烈士生前爱吃的食物,还有的拿出写给烈士的信件和精心录制的卡片,轻声诉说着家中的变化、生活的点滴,告慰烈士的英灵。
在祭扫的途中,我们又见到了去年来龙州扫墓相识的董爱国烈士的妹妹董菊娥。今年她是第八次来龙州烈士陵园祭扫,一见面她就把长沙理工大学学生郭浩然缅怀致敬她哥哥董爱国烈士录制的卡片,轻轻按下播放键: “尊敬的董爱国烈士,你好,以爱为度,护家国,血肉化作界碑永恒,如今边疆的星河下,一盏盏安慰的灯光温暖人心了。”郭浩然的致词话语不多,但非常感人,更令人感动的是,董菊娥每次来龙州烈士陵园不仅只是祭拜哥哥,而且对安葬在这里哥哥的18位战友也一一送上鲜花和其它祭品,向他们表达了同样的崇高敬意。别人问她为什么?她深情地说,“不为什么,只为英烈精神能代代传承下去,只要走得动,我还会继续这么做。”
在南山烈士陵园祭扫的队伍中,一个年轻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刚满20岁的黄轩睿,今年第一次前来祭扫伯伯黄友坤烈士。他表示:“我从小到大听爸爸讲述伯伯的故事。伯伯从宁乡一中完成高中学业后,参军去了部队,1979年2月17日 牺牲,荣获三等功,终年22岁。作为年轻一代, 我们绝不能忘记烈士们的流血牺牲和奉献精神。他们为祖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可歌可泣,我将永远铭记于心。”这些质朴的话语,承载着深深的思念与坚定的信念,在陵园中久久回荡。
代扫传情,情暖人心
对于一些因特殊原因未能前往异地祭扫的烈士亲属,长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也没有忘记他们的思念。局领导和工作人员们认真细致地为他们代祭扫,擦拭墓碑、敬献鲜花、上香致敬,将他们的思念和敬意传递给长眠于此的烈士。在代祭扫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同志怀着敬畏之心,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他们知道,自己传递的不仅仅是仪式,更是一份份深厚的情感。
此次长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广西祭扫活动,不仅是对烈士的缅怀,更是一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的生动实践。通过活动,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激励着后人在新时代不断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烈士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照亮前行道路的灯塔 。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