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时政 交通 交警 公路 物流 汽车 民航 铁路 邮政 深度 财经 人物 地方新闻 舆情 车生活 新视野 法律法规 行业新闻

蔡锷将军是永远的历史丰碑

2022-06-04 19:38:23 来源:人民交通 字体:

------深切缅怀蔡锷将军诞辰140周年暨逝世106周年

作者:周后运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又名艮寅,字松坡,乳名虎儿,祖籍为宝庆府邵阳县(今大祥区),他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府武冈州龙管乡杨湾团大坝上(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水东镇杨湾村大坝上)一贫农家庭。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将军一生短暂而传奇。他叱咤风云的革命经历,特别是辛亥革命期间,领导新军起义,宣布云南独立;袁世凯称帝后,他舍弃高官厚禄,领导护国军起义,武装讨伐袁世凯,维护共和国政体,影响了中国的命运,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在军事谋略和作战指导思想独特,有《军国民篇》、《曾胡治兵语录》等作品,深受国共两党推崇;获“军神” “中国第一军人”等殊荣。蔡锷为国为民积劳成疾,年仅34岁因病逝世,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

记得早在湖南洞口农村上小学时,老师组织我们去镇上看电影《知音》,作为一名小学生,要理解美女与英雄之间的缕缕情愫,还为时尚早。可老师对我们说:“蔡锷将军是咱们的家乡人。”这个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缘于与蔡锷将军是同乡,年岁渐长,许多老人给我绘声绘色地进述许多关于蔡锷将军的民间传说,我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蔡锷将军也成了我少年的偶像。怀着对军旅生活的向往,1991年12月,我应征入伍来到成都军区当兵。在训练之余,我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大西南的许多区域。而大西南又曾是蔡锷将军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因而让我进一步加深对蔡锷将军的认识和了解。多年的军旅生涯,我搜集了许多关于蔡锷将军的历史资料。

蔡锷将军 “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他挚爱家乡的父老乡亲,他浓烈的桑梓之情,流溢三湘四水。而邵阳作为蔡锷将军的故乡,尽管这座人文古城有较深的文化底蕴,但对蔡锷将军在中国近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些历史题材挖掘得不够深入,对蔡锷将军生前的一些文物、古迹保护乏力。我在感叹之余,顿生几分沉甸甸的责任。也坚定了我创作一本蔡锷传记的决心。

我从部队转业回地方时,本想好好写写蔡锷将军,但因为生计奔波,一直无暇顾及。踏上南下广东创业之旅,尽管南国寻梦的日子生活漂泊不定,但蔡锷精神一直在鼓舞我。2003年春天,我重返阔别七年之久的故土,发现家乡的面貌已有很大的变化。但洞口县山门镇蔡锷公馆等古迹因投入不足,仍一片苍凉。我又握起了手中久违的笔,下决心好好写写蔡锷将军。

我揣着文学梦想和思乡情怀,集中精力,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搜集材料,殚精构思。六年来,我在祖国大江南北奔波,四处走访。我在日本、北京、天津、成都、贵阳、昆明、长沙、南宁、泸州、邵阳等地的图书馆里,我坐热了冰冷的板凳,手指抄出了厚厚的茧子,并走访了众多辛亥元老的后人,尔后又夜以继日地进行创作。

2006年12月,我又一次回到家乡采访,通过山门、水东等地的实地走访,搜集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特别是对蔡锷将军出生地之谜进行了广泛查证,通过浩如烟海的史料及查找有关物证,证实了蔡锷将军1882年12月18日出生湖南省武冈州龙管乡杨湾团大坝上(今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水东镇杨湾村大坝上)(这一重要历史发现,填补了国内同类传记作品的空白)。

此系列作品创作是一个得罪人甚至是易犯“众怒”的事,因为蔡锷出生“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一说在社会上已深入人心,要颠覆此说而主张蔡锷出生“洞口县水东镇杨湾村大坝上”一说,在开发旅游经济,打造历史文化品牌的当今社会确实会让很多人不爽。陶渊明虚构的桃花源其原型地就让人争得死去活来;湖南说、安徽说、江西说……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何况一代名将蔡锷出生地呢!我深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个中厉害,但我认为蔡锷将军属于洞口,也属于邵阳,更属于中国。蔡锷将军创造的历史功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湖南人民的自豪。我们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尊重事实,才是对历史和蔡锷将军最好的缅怀和慰藉。

因此我主张的蔡锷将军出生“洞口说”并非是因源自于对乡梓的拳拳之情的偏心而作此庸俗之辩,而是博征历史,广引实物,参酌学界研究之成果,精心甄别,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的结果。

在创作期间,我通过互联网找到蔡锷将军在云南主政期间,曾在贵州省威宁县(毗邻云南)草海一带训练新军的线索。2007年2月初,尽管临近春节,为了尽快完成《护国将军蔡锷》《儒将蔡锷》稿的创作,我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乘坐开往贵阳的航班,尔后坐上贵阳至威宁的长途汽车前往云南边陲采访。在威宁蔡登峰、蔡定常及林四才等热心朋友的带领下,我来到昭通、威宁等当年蔡锷将军训练新军的地方实地考察。我在昭通和威宁停留了几天,于2007年2月10日沿着当年蔡锷将军护国讨袁出征路线过毕节、叙永,尔后来到泸州,沿途通过深入乡村田野,了解到许多关于蔡锷将军当年出征的轶事。

在战友谢华友等人的陪同下,我来到泸州市纳溪区采访,纳溪区护国镇宣传委员赵厚荣、外宣办干事周福超等人得知我的来由后,非常热情地带领我参观护国岩等爱国主义纪念基地,并向我提供了许多宝贵历史资料。在泸州采访期间,我走访了叙永松坡楼、棉花坡等重要场所,从泸州返回广东,2007年2月17日回到惠州正好是除夕夜。

后又在战友黄小斌、李洁等人陪同下,我去成都、昆明等地采访调研。为补证蔡锷将军当年在日本大森海湾与黄兴、陈天华等同乡探讨救国之计等材料,我自费远赴日本作实地考察。

无论采访于昔日腥风血雨的护国战争战场,还是伏案于酷暑寒冬的寂寞深夜,无不被蔡锷将军的高尚人格魅力所感动。蔡锷将军首先是一个真诚的爱国主义者。因为喊爱国主义口号的人很多,但真正把爱国主义当做一项事业去做,把它付诸行动,为了爱国去拼命干的,蔡锷将军算是其中一个。蔡锷将军同时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无论从“重九起义”还是“护国战争”,他表现出来的都是智勇双全,不畏艰险,不惧强敌,不怕牺牲,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有“亮剑精神”。其次是勤政、廉政方面的表率。“重九起义”后,面对云南省的财政困难,他带头减薪,薪俸从每月600元降到120元,后来又降到60元,只相当于一个营长的收入;蔡锷入京后,袁世凯委任数个要职,多份薪资累计超过5000块大洋,但他却没有一一去领取,仅领取最少金额的那份薪水。蔡锷离京后高举反袁护国大旗,袁世凯责令湖南都督汤芗铭查抄蔡锷家产,结果汤芗铭只能以“实无财产可查封”来复命;蔡锷逝世后还欠着很多外债,而他的家人则是靠着抚恤金和同僚的奠仪来养家糊口。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找寻先辈的革命足迹,追忆先辈的革命岁月,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先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精神,增强14亿中华儿女的凝聚力,促进海峡两岸的早日和平统一,我决心将《护国将军蔡锷》《儒将蔡锷》稿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付诸出版。

特别是《儒将蔡锷》这部书稿,修订后共计35余万字,但我搜集及创作的素材至少达300万字以上。我从兴衰沉浮的历史发黄变脆的报纸杂志与书籍当中,倾听诸位名家热情或激愤的心声,与他们展开心灵深处的对话,体味十九世纪末及二十世纪初变幻莫测的历史风云。

《儒将蔡锷》取名,说来也很有缘由。陈石遗云:“军人之能诗词者,近不多见。”蔡锷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他文武兼资,既是不可多得的“帅才”,也是不可多得的“诗才”,学有根柢,尝论文学曰:“读《出师表》,则忠之心油然而生:读《哀江南》,则起亡国之悲痛;披岳武穆、文文山等传,则慷慨激昂;览《山海经》《搜神记》等籍,则游心异域,人之情也。独怪乎中国之词人,莫不摹写从军之苦与战争之惨,从未有谓从军乐者……求所谓如‘不斩楼兰终不还’之句,则如麟角凤毛之儒雅倜傥,梁启超也誉之为“儒将”。1908年,蔡锷在广西任新军标统,驻节南宁。军务倥偬之际,犹不忘托人购买《玉溪生集》(注:即李商隐诗集),可见他文学素养高,平日偶作诗联,决非附庸风雅者可比。

如1907年7月20日《游青山别墅》:

八洲风月到蓬瀛,回首中原恨未平。

醉卧青山一洒泪,茫茫今古笑浮生。

1908年2月28日《步徐佩玉女士吊秋瑾原韵四首》:

……

中原女侠慨凋零,血染钱塘水尚腥。

离绪柔魂飘泊处,泣号风雨短长亭。

……

1908年冬或1909年春《南宁寓庐联语》:

澹泊明志;

夙夜在公。

此联工稳劲拔,亦堪称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从这副对联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蔡锷将军的高尚情操和为共和事业、革命事业矢志不移、呕心沥血的决心和壮志。

蔡锷赠孙中山总统府书记官阮甸韩:

水流心不静;

湖近意先凉。

赠小凤仙一联:

此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名珠。

1912年蔡锷《挽云南重九起义烈士》:

天涯秋色又将来,对风雨满城,犹见提戈杀长贼;

地下国殇长不死,奉馨香万古,何劳服药苦求仙。

这是蔡锷将军为在重九起义过程中牺牲的烈士撰写的一副挽联,武昌起义胜利后,蔡锷、唐继尧等决定于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故称“重九起义”)在云南昆明举行武装起义,并宣布云南独立。最终,经过一夜的浴血战斗,起义部队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的帮助下占领了全城,并活捉云贵总督李经羲,彻底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但是,起义胜利的背后却是革命英烈的流血牺牲,为此蔡锷将军亲自撰写了这副挽联。

题云南昆明大观楼(此联是蔡锷为大观楼所拟,未用;蔡锷逝世时,其幕府彭少衡用作挽联挽蔡锷):

万方多难此登临,把酒话沧桑,试看茫茫风云色;

三年奔走空髀骨,哀时问词客,谁识悠悠天地心。

讨袁烈士汤觉顿、王广龄、谭学夔于1916年4月12日在广州牺牲,这就是震惊全国的海珠凶杀案,蔡锷曾为“海珠三烈士”撰写挽联:

才若晨星,国如累棋,希合而支持,乃聚而歼绝;

君等饮弹,我亦吞炭,与生也废弃,宁死也芬芳。

这副对联是蔡锷将军为被袁世凯嫡系龙济光部杀害的“海珠三烈士”等人亲自撰写的挽联,表达了蔡锷对“海珠三烈士”不幸牺牲的惋惜之情和自己决心以病体之躯(下联中的“吞炭”指当时蔡锷身患喉疾)继续为革命奋斗、宁死不悔的壮志。同时,也能看出蔡锷将军在革命受挫后忧心如焚、悲痛愤懑的无奈。

1916年,蔡锷率部同北洋军阀交锋于四川泸州。部将赵丹犀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垂胜关头,壮烈牺牲。

蔡锷挽部将赵丹犀

悲夫!悲夫!帷幄失智囊,军旅折良将;

壮哉!壮哉!碧血贯长虹,丹心照汗青。

这是蔡锷将军为部将赵丹犀亲自撰写的挽联,赵丹犀是山东省海阳县城里人,出自书香门第,曾拜师习武。因为年轻时经常除暴扶弱,遂有“青春豪侠”的美誉。

蔡锷讽挽袁世凯联:

辛亥革命,你在北,我在南,野心勃勃,难容正人,惧我怕我,竟欲杀我;

海内兴师,上为国,下为民,雄师炎炎,义无反顾,骂你笑你,今天吊你。

袁世凯去世后,蔡锷亲撰了一副讽挽联。通过上下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袁世凯与蔡锷将军之间的恩恩怨怨,并且也可以看到一个可爱的、嫉恶如仇的蔡锷将军。

蔡锷的军旅诗也“上马杀贼,下马作露布”,儒将风流,良非虚誉;如他在首义誓师会上的誓言:

“吾明知力非袁敌,吾为全国人人格而战而已!”

这是蔡锷的誓言,为全国人的人格而战,这样的誓言使得他区别于历朝历代所有以武力号召天下的革命者,而独标大义于所求。

蔡锷的《护国军出师誓告国人文》等,文采飞扬,蔡锷于兴师反袁之初便能够用如此坦诚的语言把大众所关注的话题写出来,这是何等的坚毅,又是何等的磊落。蔡锷的《告别蜀中父老文》,此文不仅充满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忧国忧民之心,而且文辞优美,余韵隽永,“使人一览泪沾襟”,可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媲美。

从1916年到现在,历史的发展证实了蔡锷的价值。时人朱抚季《云溪咏怀》诗句云:“历史无情终有序,区分美丑极森严。”以此咏蔡松坡,确实是再恰当不过了。

蔡锷虽不以文艺著称,然偶有所作,亦复卓荦不凡。蔡锷诗联整体雅致豪迈,彰显男儿皓气。左学训云:“数民国以来之军人,富修养,明大义,持身谨严,时时以国事为念,而绝无党人与军阀之陋习者,吾必以松坡先生为首屈一指……诗歌联语,虽吉光片羽,亦可窥见先生人格之伟大。”2010年岳麓书社出版的《湘雅摭残》评其诗稿云:“革命元勋,诗故沉雄乃尔。”可见后人对其评价之高。英雄本色,诗品固如其人品也。

众所周知,儒将专指武功胆略、才识道德同时具备的正面将帅。中国历史上的武将很多,但真正被称为儒将的却屈指可数。关于蔡锷之“儒将”,在《忆蔡锷》一书中,元帅朱德曾有经典回忆:“(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体弱面白,瘦瘦的脸上,两眼相距甚宽。双颊略像女性,但却显得严峻、刚强。为人沉着,态度庄重,对待自己及所有学员都要求甚严。时间可以证明,这个瘦弱的人乃是当时最出色最富潜力的领导人之一,拥有与生俱来的组织和行政天才,而且是一个连最狡黠善变的官僚也会中他计谋的领导人。”蔡锷武功胆略已世人皆知,其编撰的《曾胡治兵语录》更被誉为“现代《孙子兵法》”,既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教材,又被黄埔军校选为教材;就连共和国元帅朱德驰骋疆场,也常将此书带在身边;国共两党众多高级将领曾直接受到蔡锷将军的培育或军事思想之影响。

“千年柳树做衣架”,蔡锷完全可以走顺畅的“学而优则仕”之路,但维新失败让他弃文从武,改名蔡锷,取其“砥砺锋锷,重新做起”之意,发誓“万里山河当澡盆”,“建造一强有力之国家,以骤跻诸强之列”。护国战争起兵,明知自己实力根本无法抗衡袁世凯,但蔡锷毅然强调“云南必须挑起重担”,因为“这次起事,所争的不是成败,而是为四万万中国人争人格”,所以“别无办法。反正我的日子也不多了,我要把全部生命献给民国”。正是因为精神的力量,心中只有“国”和“民”,所以在蔡锷短暂的一生中,没有依附过任何所谓权势!如果说以矢志不渝爱国爱民为核心的独立人格是蔡锷“儒”之基,那么,身先士卒、廉洁奉公则是蔡锷“儒”之本。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副系主任,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原会长唐作藩认为:“蔡锷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学贯中西,博学多才,在政治体制、宪政研究、军事教育、治军思想、诗词楹联等诸多方面均有建树,并充分展现了他的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蔡锷确乃一名旷世儒将。只是在那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文名为其武功所掩盖罢了。”正因为上述一系列原由,我于是其中一部书稿取名《儒将蔡锷》。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我将书稿送给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玉清伯伯和湖南省军区原副政委谢光豪将军这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向他们汇报书稿创作的初衷及艰辛笔耕情况。两位长辈桑梓情深,对《护国将军蔡锷》《儒将蔡锷》的创作出版非常关心和支持,不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而且给我协调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审阅书稿。

我在祖国大西南部队服役时,有了一些原始资料的积累;我后来又利用近六年时间为创作《护国将军蔡锷》《儒将蔡锷》奔波和忙碌,因长期伏案疾书,因过度劳累而患上严重的颈椎炎。2010年1月在《护国将军蔡锷》《儒将蔡锷》正式出版之际,我因长期伏案创作,颈椎疼痛厉害,在终校书稿时,我因头和脖子不能动弹,只好将我儿子的小板凳架在桌上,将书稿置在凳上与视线平行,站立着校对以减轻疼痛。

多年来,我念念不忘蔡锷将军是我的同乡,蔡锷曰:“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身勤则强,逸则病。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军勤则胜,惰则败。”

特定的历史时期,蔡锷作为一个隐忍的革命者,他韬光养晦,深谋远虑。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我完善的学说,对蔡锷有很深的影响。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先要“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蔡锷一生的重要行动准则。以这种“修身”“齐家”的精神来治国,自然易于“平天下”了。因而说说蔡锷不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是一位儒将;蔡锷作为清末民初时局发展过程中反映时代特征的指示器和坐标,是不可取代的。

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蔡锷将军浓烈的桑梓之情,流溢于三湘四水。蔡锷将军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更是湖湘子弟的自豪。作为一名游子,我时刻眷念着故乡,但又没有什么能力和条件回报故乡,于是利用学到的一点文史知识来研究蔡锷将军,为宣传蔡锷爱国主义思想,为宣传美丽家乡尽点绵薄之力,我觉得这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护国将军蔡锷》《儒将蔡锷》的创作虽然不够理想,但思乡情结和文学梦想促使我尽心尽力投入蔡锷系列作品的创作。

这里,尚须说明的是《儒将蔡锷》于2010年3月出版后,很快脱销;我准备二次再版,为了考证有关史料,我用了一年时间,沿蔡锷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又旧地重游一遍。

特别是2018年7月15日,我有幸在泸州著名作家王光全陪同下,参观护国战争遗址,我与王光全游览雪山关。雪山关乃川南第一雄关,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赤水镇境内,距叙永县城南90公里,为明洪武年间垒石而成,驿石筑关,西邻赤水河,海拔1885米,为四川盆地南沿最高峰,因山高且顶上常年积雪时间长久而得名,也是古时川盐入黔滇、滇茶入川的必经之路,被称为盐茶古道。《清一统志·叙永厅》:雪山关 “在厅东一百里”,后废,今有古关遗址,呈长方形,南北寨门均题额 “雪山关”。

1915年12月蔡锷将军首举护国义旗,亲率护国军主力从昆明北上讨袁。1916年1月他率军挥师川南,就是沿盐茶马古道(又叫南丝绸之路),从可渡河进入毕节威宁,在草海边的六洞桥阅兵后北上。

到赤水河后,蔡锷将军顶着漫天大雪翻越雪山关后于1月31日驻马雪山关上,此时,护国军先锋部队已占全领泸州军事重镇永宁,夫人潘蕙英生下次子,蔡锷见捷报频传,家中又传来喜讯,于是挥笔写下讨袁征程中的“第三封家书”,遂给儿子取名永宁,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护国运动,让后人知道和平和安宁来之不易。并与朱德在雪山关题下脍炙人口的关寨楹联一对: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这副对联真切地描绘出雪山关一带山川的雄秀,表现出将军宽广的胸怀、非凡的胆略。两联竟是珠联璧合,令人传颂至今;此对联后来镌刻于南寨门。雪山关由此成为讨袁护国战争的重要纪念地之一和泸州市风景名胜旅游景点。

当时川滇古道、川黔古道背夫及骡马往来常常宿于雪山关,关前关后石板古道上至今马蹄痕和拐耙窝还能找到。这是山区劳动人民肩担背磨艰难翻越雪山关的历史见证。我于是与王光全即兴在雪山关作诗留念:

游雪山关缅怀蔡锷将军

✪王光全

策马挥师入蜀关,讨袁护国下川南。

硝烟烽火西风啸,情系苍生美誉传。

和王光全《游雪山关缅怀蔡锷将军》

周后运

当年鏖战壮雄关,护法擎天禹甸南。

莫道桑田沧海变,神州依旧美名传。

2019年《儒将蔡锷》获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长篇小说作品奖。颁奖前夕,媒体记者向我求赠作品,但我已找不到样书了;很多读者朋友要求再版重印,我是一名业余草根作家,写书出书带给我的荣誉感其实已经早被淡化了,因为我的生活没有因创作出版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文学作品而带来变化,但我还是坚持写作,还是坚持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孜孜不倦地躬耕在方寸之间。而写书带来的收益对于我来说,其实知识的积累沉淀远远高于金钱上的收入,因为我有时候也在纠结,这似乎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付出和得到好像不成正比。不过想到自我认知的提高和更多受益的读者,我真心觉得还是很值得去做的。《儒将蔡锷》再版,受到松坡学社及湖南省辛亥革命史研究会众多专家教授关心与指导,2020年5月,《儒将蔡锷》正式精装再版。

2022年是我们家乡洞口走出的一代“军神”--蔡锷将军诞辰140周年,也是蔡锷离开我们106周年;蔡锷是湖湘文化培育的一大英雄豪杰,是一位最具湖南人精神品格和性格特质的近世伟人,堪称“近代湖湘精神”的缩影和典范。为纪念和缅怀蔡锷将军,我于4月5日将价值五万余元的蔡锷文学作品捐赠给洞口县水东镇。在捐赠仪式上,我与该镇干部和群众代表就如何擦亮红色名片,加快乡村振兴等进行深入探讨。自己作为一名异地政协委员,对家乡的养育之恩无以回报,希望洞口继续弘扬蔡锷将军精神,不忘昨日苦难辉煌,不愧今日使命担当,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由于蔡锷将军是一位非常传奇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他英年早逝,因而媒体对他个人及他的后人的报道也很少。另外,近代历史学家以及政治家对他的政治主张和建军思想持有不同争议,况且其事迹又过去近一个多世纪;加之,作者的认识能力、写作水平均有局限,故资料很难搜集,采访难度也很大,作品也一定有些不当、瑕疵和粗糙的地方。对此,我谨以恳切的心情,敬望广大读者朋友予以批评指正。

今年是蔡锷将军诞辰140周年暨逝世106周年,我虽早已离开雪山关、离开雪峰山返回南粤,但我禁不住浮想联翩,脑海中不断闪现雪山关的碑刻诗词和雪峰山的自然风光,希望雪山雄关的未来更加美好!我心中的雪峰山、雪山关,雄关巍巍,似乎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蔡锷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间。

二〇二二年六月三日于广东惠州

周后运简介

周后运1971年生于湖南洞口,旅居广东惠州,自幼酷爱文学,专修新闻和法学,曾从戎、务工、从政、业商;系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并先后创作出版《护国将军蔡锷》《儒将蔡锷》《开国将军袁也烈》《碧血丹心—邓演达传》等文学作品八部。其中长篇小说代表作《碧血丹心—邓演达传》2014年8月被南国书香文化节列为重点出版物,并获惠州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奖、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长篇小说奖;《儒将蔡锷》获得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长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开国将军袁也烈》获惠州市军事题材文学创作贡献(优秀)奖。被授予广东省“书香岭南”全民阅读模范个人、第十七届“中华优秀文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当选为奥运会火炬手。

(编辑:李凌)

  • 时讯要闻
  • 交通视野
  • 交警在线
  • 汽车报道
  • 铁路在线
  • 交通视频
  • 文艺副刊
图片文章
  • 突发:长沙东路产大队协同多部门快速、高效处理两起事故

    突发:长沙东路产大队

  • 平凡亦是圆满——吉首交警“疫”线检查152101台车辆 防控管制成效明显

    平凡亦是圆满——吉首

  • 常德市公安局交警直属二大队:“四大活动”推进“红色传承 绿色发展”节能宣传

    常德市公安局交警直属

  • 群众举报有回应 吉首交警严管控

    群众举报有回应 吉首交

  • 常德公安交警四大队:带队加强夜间巡逻 提升群众安全感

    常德公安交警四大队:

  • 常德:皮卡车闯红灯“硬刚”半挂车 全责到手

    常德:皮卡车闯红灯“

  • 怀化高速:新收割稻谷无处晒惹人愁 双江收费站腾场地助秋收

    怀化高速:新收割稻谷

  • 湖南高速长永路产大队:多方约谈严管理  优质高效展新貌

    湖南高速长永路产大队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电话:18701088869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