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中国。一个静谧的夜晚,一盆火炭,四个小板凳,几块烧饼,一个鲜活的故事正被父亲娓娓道来。边听,我心中好似出现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画面,一只猫正发狂地追着老鼠,老鼠则巧妙地应对各种情况,最终败在猫的爪子底下。我想,三十多年前的父亲应该就是那只老鼠,而猫就是我的奶奶。三十多年前,在南中国一个水波清澈的碧潭里,他们也曾经进行过一场激烈的“角逐”。我好像瞬时穿越,回到了那时的故乡。
父亲出生于一个陶渊明笔下的家庭——“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没什么玩具,只能自己去想各种玩乐的方法,也因此做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挖泥鳅,还有弹弓打鸟,但是最好玩的却是游泳。老家旁边就有扶夷江,水质清冽。到了夏天,水尤其清凉,看着就诱人。父亲总是灵活地褪掉身上的衣服,双手抱头,往空中快速的一跃,就扎进了水中。你可否想象得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儿,将身上脱得精光,就像一条鱼一样“飞”进水里?父亲总是和他的小伙伴们在池塘里畅游,全然忘记了爷爷奶奶的“切莫下水”的叮嘱。因为当时有很多人失足溺水。奶奶见父亲经常在外面玩得很久,担心极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奶奶与她少年时期的发小聚餐时,品尝到了一种美食----灰猪肝。看着发小熟练地拿起猪肝,裹上锅灰,翻了一面,使用炭火烤干,看着发小扒拉灰的样子,奶奶若有所思。炙烤好之后,奶奶的发小拿起刀,将猪肝上的灰刮掉,然后蘸上酱料,一口就吞了下去,土生土生的美食着实好吃。奶奶闭上眼睛,享受着美味。突然,她眉心一跳,自顾自地笑了两声,她的发小吓了一跳,还以为她神魔附体了,忙问奶奶怎么啦,奶奶摆摆手,连说没事。匆匆吃完饭,奶奶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家。其实,那瞬间她是有一个绝妙的点子就像猫一样地窜出来,想吃掉父亲那条“鱼”,即:将父亲身上涂锅炉灰,去游泳了就会洗刷掉。我听了之后,心中悬起了一块石头,那石头上刻着“廉颇正年轻,能游泳否?”
父亲说他清楚地记得奶奶在他身上第一次涂锅炉灰的情景。奶奶先是竖起一根手指,沾了一点锅炉灰,和着水,就在父亲的身体上涂抹起来:那里画一个圆,这里涂一个云,便让父亲出去了。我想父亲当时肯定哭笑不得。正值酷暑,他身上汗湿的衣服干了,但背上仍旧黏糊糊的,不舒服。这时候,一帮小伙伴在河边逮住了父亲,死命撺掇父亲下河游泳。父亲格外苦恼,抓耳挠腮,焦急两个字好像都写在水面了。有些同学不管不顾,已经先行跳下河了。戏水的同伴,有些向父亲吐舌头,有些向父亲喊着“快下来啊”,反正一次又一次地想要拖他下水。父亲掀起衣服,看了看身上的锅炉灰,又摸了摸屁股,还是有点不敢。但最终对游泳的渴望胜过了被揍的恐惧,他飞身一跃,一头扎进水中,开始畅游。毫无疑问,水洗去了父亲身上一切的印记,事后也必定给父亲换来了一顿“竹笋炒肉”。我替父亲捏了一把冷汗。
饱吃一餐“竹笋炒肉”的结果就是那一次挨揍之后,父亲已经连续三天没有下河游泳了。还是酷暑的某一天,他又与小伙伴去河边玩,当他又一次焦急地看着他们肆无忌惮地在水中摸爬滚打时,他背后时不时渗出大量的汗来,黏黏糊糊的,极不舒服。突然,他灵机一动,先看仔细了,记录下奶奶涂抹的锅炉灰的位置,然后纵身一跃,跳进了河里。一连几天,父亲与同学都在水中狂欢,狂欢之后,父亲总是让同学按他的记忆将锅炉灰涂在了自己身体的准确位置。回到了家,父亲甚至主动将身上的锅炉灰展示给奶奶看。奶奶眼睛高挑,满脸狐疑地盯着父亲,两眼在他的身上进行着“扫荡”。我估计当时奶奶一直在嘀咕:这小子怎么没有去游泳呢?小心有诈。父亲的心中当然在打鼓,当然不是退堂鼓,他生怕露出破绽。但他终于沉住了气,不急不慢,神情自若。最终,奶奶没找出破绽,双眼狠狠一瞪,父亲赶紧往后面一闪,奶奶一边说:“我怎么这么不信呢。”甩开父亲,就干家务活去了,父亲成功蒙混过关。父亲说到这时,我仿佛看到了老鼠在猫的爪子底下又逃过了一劫。像是一只可爱的老鼠爬上了我心中的那块石头,“咯吱咯吱”地把绳子咬断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一爽的结果就是得意忘形。终于,有一次,父亲忘记了锅炉灰的准确位置。父亲抓耳挠腮,只得在同学家的厨房里,照着模糊的记忆抓了一把锅炉灰,在身上随意涂抹一番,满脸通红地就回了家。这一次,父亲的“阳谋”终于败露了。如老鼠一般狡猾的妙计终于因他自己的得意忘形被如猫一般聪明的奶奶抓了个现行!回家之后等着他的,当然就是细竹条。在一顿海扁之下,父亲最终悬崖勒马,再也不敢私自下水游泳。鼠辈屈服于猫底下。也许,这就是格局。我心中不免有些许疑虑,“为什么您不想其他方法呢?”我问父亲,他微微一笑。
父亲告诉我,当时他之所以再也不私自下河游泳,一是因为那时节溺水身亡的人太多了,二是因为细竹条子也实在过于阴险。听到这里,我不禁暗笑,同时也为父亲的机灵而感到自豪。爱游泳的,是他;能控制欲望为保护自身安全不去游泳的,也是他。我为父亲而喝彩!
长沙市师大附中博才梅溪湖中学八年级2046班 卢本皋
指导老师:孙寒波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