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张明
2025年10月18日,长沙客运段动三车队值乘的G2450次列车正疾驰在黔江至成都东的线路上。15时20分许,1车15C.座位的年轻女旅客突然捂住红肿的右脸,声音颤抖地向列车员求助:“我的下巴脱臼了,疼得厉害……”
争分夺秒,温情接力
接到消息后,列车长唐珍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只见旅客半张着嘴,右耳前关节明显错位,疼痛让她无法清晰表达。唐珍立即俯身查看,轻声安抚:“别急,我们马上广播寻找联系医生!”她一边用毛巾包裹冰袋为旅客冷敷缓解肿胀,一边通过广播反复呼叫:“全体旅客请注意!1车有乘客需口腔科医生紧急救助!”
起初,几位热心旅客和护理专业学生闻讯赶来,但均非专科医生。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距离成都东站仍有3小时车程。唐珍眉头紧锁,心里制订了特别方案:如果旅客特别难受,我们只能联系最近前方停车话,启动应急救治通道啦。她再次启动广播,并同步联系乘警协调车厢秩序。十分钟后,一名戴眼镜穿红衣中年女士快步走来:“我是口腔科医生,让我看看!”经确认身份,医生迅速展开检查:“颞下颌关节脱位,需手法复位。大家帮忙固定患者头部,别让她紧张。”
专业施救,化险为夷
在医生指导下,唐珍与乘务员默契配合:一人托住旅客下颌,一人轻按双肩稳定身体。随着“咔嗒”一声轻响,脱臼的关节成功复位。旅客长舒一口气,含泪道谢:“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唐珍握住她的手叮嘱:“别客气,你现在避免大张口,好好休息,我建议如果反复脱臼要尽早治疗。”
服务无界,初心如磐
此次救援并非偶然。近年来,中国铁路始终践行“平安出行、温馨出行”理念,从配备医疗急救箱到建立“沿线医疗协作网”,从开展乘务员急救培训到联动车站开通绿色通道,全路网已形成“全员响应、全域联动”的应急机制。正如唐珍所言:“旅客把生命安全交到我们手中,再难再险也要守护到底。”
当列车穿过黔江的崇山峻岭,阳光透过车窗洒在恢复笑容的旅客脸上,但列车长唐珍却为此忙得满头大汗。这场列车上的突发旅客伤病的救援行动,不仅是对铁路应急能力的考验,更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生动诠释。在万里铁道线上,无数像唐珍这样的铁路人,正以专业、温情与担当,书写着“旅途有终点,服务无止境”的动人篇章。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