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莫逆
秋意盎然的星城长沙,麓山层林尽染,湘江碧波荡漾。2025年10月23日,以“智慧监测 赋能发展”为主题的泛珠三角区域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交流会在长沙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湖南省辐射环境监督站主办,生态环境部相关单位、泛珠三角区域及相关地区共14个省(区、市)辐射环境监测领域领导、专家和技术骨干齐聚一堂,共商技术革新大计,共谋区域协作新篇。
金秋聚首:共启智慧监测新篇章
当日上午,会议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主持人以“麓山叠翠,湘水含章;金秋聚首,智启未来”的诗意表达开篇,向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对本次会议的成果表达真切期待。
开幕式上,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向艳热情洋溢地表示,湖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在辐射安全领域持续发力,致力于构建覆盖全省的辐射监测网络。她倡议泛珠区域携手构建“数据共享、技术共进、能力共建、应急联动”的区域协作新机制,共同打造辐射环境监测的“智慧共同体”。
随后,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纪检组组长宁安立足核能发展形势,深刻阐述了泛珠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作要义,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辐射监测工作,强化科技创新与技术引领,深化交流合作与成果共享,以高质量辐射监测工作护航核能事业高质量发展。
要求明确、路线明了。与会者们感到躬身实干的目标愈发清晰,挺膺担当的信念也愈发坚定。
前沿洞察:专家授课引领数智化浪潮
专家授课环节,精彩纷呈。会场内座无虚席,代表们全神贯注,不时举起手机拍摄课件要点。
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首席专家赵顺平以《辐射环境监测数智化、自动化探讨》为题,率先开讲。大屏幕上,自动站智能监控、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流程、全自动前处理机器人等一系列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与应用场景的图文影像,生动勾勒出未来辐射监测的“无人化”“智能化”蓝图,令人印象深刻。
湖南大学教授杨高波紧随其后,以《数智赋能,精准感知》分享研究成果。他通过展示基于深度学习的能谱分析、监测网络异常检测、辐射扩散快速预测等具体场景,描绘了AI推动辐射监测工作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从“经验决策”到“模型驱动决策”的广阔前景。当提及“AI赋能不是可选工具,而是必然路径”时,会场内响起热烈掌声。
深度碰撞:分场交流共享实践经验
当日下午,监测技术和管理经验两个平行分会场同步开启,聚焦具体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监测技术交流分会场。技术骨干们围绕自动站运维、应急监测响应、伴生矿监管、新型监测技术应用等议题交流心得。发言者结合具体案例,剖析技术难点,分享成功经验;提问者踊跃互动,思维碰撞火花四溅。
管理经验交流分会场。管理者们畅所欲言,分享在质量控制、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建设、实验室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并就如何打破数据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效能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务实探讨。湖南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标本兼治、质效齐升”的工作思路以及“三步走”数智化战略,引发广泛共鸣。
携手前行:共筑区域辐射安全屏障
此次会议,成功搭建了泛珠三角区域乃至更广范围之间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交流的沟通桥梁,深化了对“智慧监测”的认知,凝聚了以技术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以区域协作应对共同挑战的共识,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智慧的碰撞和情感的凝聚。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将学习交流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实践,不断加强合作,共享资源,携手提升区域辐射监测的整体水平,共同筑牢核与辐射安全底线,为守护区域的蓝天碧水、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李凌)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