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胡赞阳
在娄星区2254公里的农村公路上,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副书记、副主任黄湘文的身影格外醒目。皮肤黝黑,裤脚常沾泥土,笑声爽朗——这位1989年参加工作的“老公路人”,用35年风雨坚守,将青春热血融入护路事业,助力娄星区斩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湖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十佳单位”等殊荣。他常说:“公路通,百业兴,这活儿值!”
冰雪战线上的“守路人”:以“七撒”保畅通
养路人的字典里没有“退缩”。面对冰冻雨雪灾害,黄湘文总冲锋在前,他常叮嘱队员:“冰雪天保通,‘七撒’作业法是铁规矩,一步都不能错!”
2022年12月26日的暴雪至今令人难忘。凌晨三四点,娄双大道、丰荷公路等主干道积雪没踝,车辆打滑难行。气象预警发布后,黄湘文立即调度:“按‘七撒’备料!融雪盐、防滑沙装车,撒盐机优先保障桥梁和急弯!”他在四楼调度室对着地图部署:“松江大桥优先撒,双江公路急弯坡道加量撒,撒布量提三成!”话音未落,便踩着积雪登上指挥车奔赴一线。
那三天,他将“七撒”作业法贯穿始终:降雪前预先撒盐减缓结冰,桥梁部位优先覆盖;低温路段全面撒布无死角,弯道背阴处加倍投放;夜间零下低温时,安排队伍持续反复补撒;积雪路段先推到路边再撒,冰封路段破碎后及时补撒。他坐巡查车跟岗督导,凌晨两三点仍在对讲机里调度:“主干道必须天亮前通车,融雪盐不够立刻调运!”最终,150多吨融雪盐精准投放,5万多平方米积雪清理完毕,巡查车跑遍600多公里路段,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
修路架桥的“协调员”:用真诚换民心
“党员就得在难处显担当。”黄湘文深知,农村公路建设的难点在协调,关键在民心。面对占地纠纷、施工阻碍等问题,他总有耐心:“坐下聊透政策,路修好了大家都受益。”
在美丽公路建设中,双江公路支线延伸段施工遇阻——一户村民担心菜地受损,拦停机械。黄湘文提着水果蹲在田埂上拉家常:“路宽了,您的菜运得快,孙子上学也近了。”他当场承诺:“施工全程看护,压坏按市价赔,再搭临时便道方便浇水。”真诚打动了村民,次日便主动清出场地。
为保质量进度,他白天在工地盯10多小时,从路基压实度检测到排水系统施工,每项细节必查;夏夜顶烈日,冬日迎寒风,皮肤晒脱皮、手脚冻裂是常态。在他推动下,娄星区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组组通”全覆盖,道路硬化美化率达92%。
科技养护的“创新者”:以技术提效能
“老经验得接新科技,养护才能提质增效。”黄湘文虽扎根一线多年,却始终保持创新思维。他常说:“农村公路点多线长,光靠人跑不行,得让机器帮咱‘盯路’。”
他推动引入自动化检测车,实时采集路面裂缝、沉降数据、启用无人机巡查边坡隐患,建立“一路一档”电子档案,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养护“体检报告”,精准制定预防性养护计划。在一次检测中,他发现X023县道轻微沉降,立即安排处置,避免了大坑槽形成。“早发现早处理,花小钱办大事!”他向同事们算账。
近年来,他推行“路况检测+AR巡查+科学决策”模式,推动全区农村公路“好路率”连年提升,让科技成为养护提质的“加速器”。
安全守护的“践行者”:用责任筑防线
“路通更要路安,安全是底线。”黄湘文把“生命防护工程”当头等大事,带着队伍逐条路排查隐患,哪个弯道装凸面镜、哪段坡加护栏,都记在随身笔记本上。
他针对娄星区农村公路实际,紧盯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平交路口、桥梁隧道、穿村过镇等安全隐患重点区域,近年累计消除各类安全隐患3800多处,安装警示牌2000多块,增设护栏数十万米。
35年寒来暑往,黄湘文从青年到“老公路人”,初心不改。他说:“护好路,看着车轮滚滚、乡亲笑脸,就是最大幸福。”这朴素话语里,藏着公路人最动人的初心,更铺就了娄星区乡村振兴的坚实通途。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