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时政 交通 交警 公路 物流 汽车 民航 铁路 邮政 深度 财经 人物 地方新闻 舆情 车生活 新视野 法律法规 行业新闻

路畅业兴 惠通民生 娄星区交通运输事业继续跑出“加速度”

2025-10-22 14:12:24 来源:人民交通 字体:

通讯员 姚昕玥 雷春明 成润生

大道如虹通四方,铁肩担当筑坦途。

“十四五”期间,娄星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交出了交通惠民的时代答卷。

——全区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投资6亿元,已建成190公里旅游路资源产业路、新村与撤并村便捷连接路22.8公里,改造乡镇通三级公路9.8公里。

——全区着力推进民生路网改造,完成通组通户公路110公里、美丽校园进出道路10.75公里、危桥改造4座,实现全区建制村及小组通水泥(沥青)路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建制村通公交车率、农村物流覆盖率四个100%,畅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先后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获评全国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创建主体、全省第三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改革县、娄星区“检评巡养一体化、护好四好农村路”评为全国典型案例和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典型经验做法、“‘四好农村路’畅通振兴路”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专题报道,醴娄高速(娄星区)段在2024年12月31日顺利通车,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交通品牌。

时间巨笔如椽,奋进脚步铿锵。目前,娄星区交通运输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湘中大地加快实现,为娄星区的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科学谋划,建好民生幸福路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前提,资金是保障,质量是生命。

娄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交通运输工作,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最美农村路”代言人。

编制了《娄星区“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先后印发《娄星区生态文明样板路建设行动方案》《娄星区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暨美丽公路建设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方案计划,为全区农村公路建设指明方向。

面对资金压力,娄星区创新采取 “一路一策” 方案,对路面工程采取公开招标,并创新推行“三干五零”模式,通过“干部带头干、群众自愿干、干群一起干”,实现“工程建设零利润、占用土地零补偿、出工出力零报酬、优化环境零阻工、群众满意零上访”。

这种模式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现了从“要我修路”到“我要修路”的转变。

娄星区交通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区级统筹、部门行业监管、乡镇自主建设”方式,落实乡村干部包村、包组、包户责任机制,实行劳工、材料、机械的“三张清单”管理制度,推行农村投入项目化、涉农资金集约化、资金分配奖补化、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的“三化一评价”制度。

2021-2024年期间,娄星区累计砼路面换板12.38万平方米、清灌缝540千米,实现乡镇和建制村硬化路100%全覆盖。同步建成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578千米、美丽公路200公里,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全面优化。

一条条农村公路的建成,打通了民生福祉的“毛细血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新机制,管出交通新秩序

建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娄星区通过智慧化手段、规范化执法、常态化治理,构建了权责清晰、治理有效的公路管理新格局。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稳定运行省道路运输三级协同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和湖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持续做好道路运输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

数字化赋能交通执法。建立农村公路基础信息数字化平台和路长制工作云平台,实现全区农村公路的动态化可视化监控调度,提升管理效能;开展道路运输领域“源头企业、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专项整治,4套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24小时科技治超,及时实现与省、市“两客一危一重”监控平台的数据高效对接。

2024年度,交通综合执法办案电子化作为全市数字政府建设协同应用创新成果被推广。

娄星区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逐渐形成 “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权责清晰、治理有效的农村公路三级管养体系。在这一体系的有力支撑下,全区以路长制促“路长治”,每年投入路域环境整治资金近1000万元,持续实施“绿色通道计划”,推进联村建绿,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

与此同时,娄星区落实轻微违法免罚、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举措的同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严格执行“两客一危一重”营运车辆的动态安全监管,开展铁路安全隐患排查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渡口、水运企业的日常巡查,严格执行“签单发航”“六不发航”规定,督促施工建设业主加强交通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持续盯紧压实“人、车、路、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整改闭环销号,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提升交通行业安全生产本质水平。

科技赋能,养出美丽生态路

公路养护,技术是核心,机制是保障。娄星区探索建立的 “检评巡养一体化”综合科学养护模式,让农村公路养护告别“泥土味”,充满“科技感”。

在娄星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巡查车AI识别+无人机航拍+地面终端监测”立体系统正在高效运行,AI摄像头自动捕捉路面裂缝、坑槽、护栏损坏等病害,无人机俯拍记录边坡稳定性、涵洞积水情况,而巡路队员们即可用AR终端现场标注细节。

依托该系统,娄星区建立起涵盖2254公里的“农村公路健康档案”和169座农村公路桥梁“一桥一档”,形成动态更新的病害数据库,隐患发现率从过去的60%提升至90%以上,山区偏远路段的巡检效率翻了5倍。

基于大数据模型,娄星区将日常检测数据、AI识别结果、AR核查信息全部归集到管理平台,深度运用AI技术精准识别公路病害,通过算法生成可视化的“公路体检报告”,清晰呈现病害分布和养护优先级。

通过数据驱动决策,2025年上半年,全区农村公路小修保养成本降低15%,而病害处置及时率提升至98%。

五年来,娄星区投入养护资金近1亿元,创建农村公路管养示范路270公里、管养示范乡镇6个,X053梽木-新禾公路评为十大“湖南省最美农村路”,双江红色旅游公路获评“湖南省最具人气路”,黑泥塘至匡家等11条市级美丽农村路,全区农村公路中等路以上比例达95%、绿化率92%,农村公路通行环境“畅、安、绿、美、优、融”。

客货邮融合,运营出城乡新景象

建好、管好、护好的最终目标是运营好。娄星区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畅通城乡“微循环”,打通民生“幸福路”。

城乡公交“服务网”更加完善。从班线单一到四通八达,从乘坐勉强到舒适快捷,娄星区坚持“乡村全通”,形成城区内部、城区到乡镇、乡镇到村组三级立体布局客运网络体系。

现已开通17条公交线路,投入106台新能源公交车,新改建11处公交枢纽站、5处首末站、4处公交停保场、547个停靠站点,覆盖群众达30万人,行政村公交覆盖率实现100%,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客货邮融合打通“最后一公里”。针对农村快递“配送远、时效慢、收费乱”问题,该局整合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资源,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物流网络,建成“区级分拣中心—乡镇转运站—村级服务点”三级物流服务体系。

“村里寄件不用跑,城里包裹送上门。”6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分拣中心投入使用,2条自动化分拣线、75个村级分拣格口日均处理农村快递1万余件,农产品上行日均200-300件;18条客货邮专线连通城乡,62台城乡公交完成“客货两用”改装;村级服务网点签约130个,覆盖142个行政村,

客货邮融合不仅便利了群众,更带动了产业发展。双江乡红薯、万宝镇黄桃、蛇形山镇辣酱等20余种特色农产品通过物流网络直达城市餐桌,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28%;快递企业借助公交运力,配送成本降低15%、效率提升30%。

近年来,娄星区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交通+旅游” “交通+产业”融合发展,先后建设了双江红色旅游公路、奥达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产业路、花溪谷景区公路等一批资源产业景区公路,串联起紫云轩、莫言醉、井泉湾、凤凰山庄、爱乐行等集度假休闲、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农文旅样板”,带动农业、旅游、文化、商贸等产业创收近亿元。

道路通,百业兴。

一条条旅游路、产业路、连通路,如同城乡融合的桥梁,促进了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产业流在城乡之间的良性循环。

一条条畅通的农村路正像一把把打开山门的“金钥匙”,释放出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外联内通、客货兼济的交通新图景正在缓缓展开,为娄星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李凌)

  • 时讯要闻
  • 交通视野
  • 交警在线
  • 汽车报道
  • 铁路在线
  • 交通视频
  • 文艺副刊
图片文章
  • 新年首日,这趟怀化往返北京列车上的“小美满”

    新年首日,这趟怀化往

  •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赴娄底检查督导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赴娄

  • G5517长常北线高速益阳至常德段今日通车

    G5517长常北线高速益阳

  • 聋哑旅客乘高铁过站得“无声帮助” 对列车长两竖拇指以表“无言感激”

    聋哑旅客乘高铁过站得

  • 岳阳华容团洲决堤 益阳交通运力驰援(图文)

    岳阳华容团洲决堤 益阳

  • 突发:长沙东路产大队协同多部门快速、高效处理两起事故

    突发:长沙东路产大队

  • 平凡亦是圆满——吉首交警“疫”线检查152101台车辆 防控管制成效明显

    平凡亦是圆满——吉首

  • 常德市公安局交警直属二大队:“四大活动”推进“红色传承 绿色发展”节能宣传

    常德市公安局交警直属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我要投稿 | 招聘信息 | 我要投诉>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电话:18701088869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安济律师事务所主任 李宝柱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