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肖卓根 通讯员 吴育芬
“以前过旧桥总提心吊胆,现在新桥又宽又稳,拉着柑橘去镇上能早半小时!”站在西河镇太平村刚通车的前进桥上,村民李建国望着满载农产品的货车平稳驶过,脸上满是笑意。2025年,新化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圆满完成9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民生工程,用“拆危建兴”的扎实行动,为乡村织密安全出行网,为振兴架起发展连心桥,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一座座新桥的落成中落地生根。
靶向破题:直面民生痛点,专班攻坚啃“硬骨”
此次改造的9座桥梁,多建于上世纪,受限于当年建设标准,加之常年受自然侵蚀与交通荷载影响,不少桥梁出现主拱圈裂缝超限、护栏破损、桥墩基础淘空等结构性病害——桑梓镇金桥村月尖桥桥面坑洼难行,温塘镇温井村共升二桥护栏锈蚀松动,曹家镇栗山坪村曾家新石桥原桥位于急弯陡坡底部,安全隐患突出。这些危桥不仅让村民出行“提心吊胆”,更成了制约农产品外销、乡村旅游发展的“梗阻点”。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工作的“冲锋号”。新化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以《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为纲领,迅速成立由陈翔任组长的工作专班,下设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四大工作组,构建“全流程闭环、全环节可控、全要素覆盖”的管理体系。从设计方案的科学论证,到原材料的抽样送检;从施工工序的现场盯控,到安全隐患的动态排查,每一步都紧扣“质量至上、群众满意”,确保改造工程经得起时间与群众的检验。
提速增效:创新机制破瓶颈,跑出民生“新速度”
面对“危桥检测到改造实施仅两年”的紧迫工期,中心创新推行“多环节并联推进”机制——打破“设计完再财评、财评完再招标”的传统流程,同步启动设计、财评、招投标工作,在合规前提下压缩审批周期;同时严把进度、质量、安全“三道关卡”,每周召开项目推进会,每月开展质量安全巡查,确保工程“快而不糙、急而不慌”。
曹家镇栗山坪村曾家新石桥的改造,正是“精准治危、科学建桥”的典范。针对原桥急弯陡坡的安全隐患,设计团队反复勘测论证,最终确定“桥位往下游迁移15米、抬高桥面标高”的优化方案,既从根源消除安全风险,又拓宽桥面提升通行能力,让村民出行更安全、产业运输更顺畅。最终,9座新桥全部如期竣工,将民生工程的“进度条”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度”。
桥通业兴:激活振兴动能,一座新桥带活一片区
如今行走新化乡村,9座新桥如明珠般散落县域各乡镇:西河镇太平村前进桥、致富桥“双星闪耀”,维山乡芦家桥村港归桥、科头乡芙蓉寨村九里江桥横跨溪流,石冲口镇石冲口村三组桥、白溪镇鹅长村长滩一桥连通村组……宽阔平整的桥面、坚固美观的护栏,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勾勒出“桥畅村美、业兴民安”的动人图景。
“新桥通了,我们的茶叶、蜂蜜再也不用绕远路,收购商直接开车到村口!”维山乡芦家桥村村民笑着说。在曹家镇栗山坪村,曾家新石桥的“新生”让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的底气更足:“以前游客怕走危桥,现在路通桥稳,周末来采摘、露营的人越来越多!”9座新桥的落成,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打通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动脉血管”——农产品外销渠道更畅通,乡村旅游吸引力更强,招商引资底气更足,真正实现“一座桥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乘数效应。
长效护桥:建管养一体化,让民生温度长久延续
“危桥改造不是‘一建了之’,更要‘长久受益’。”新化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9座新桥竣工之际,中心同步建立“一年质量缺陷责任期+属地管养移交”长效机制——施工单位对桥梁质量负责一年,期满后移交乡镇、村组管护,中心定期开展养护指导与安全检测,确保桥梁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9座危桥的“破茧成蝶”,是新化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注脚。未来,中心将持续聚焦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在公路养护精细化、桥梁建设品质化上持续发力,以更多“安心桥”“致富路”串联起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让民生的温暖在每一座桥、每一条路上持续传递。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