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飘
2025年9月29日至30日,涟源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相关人员以“直插现场、数据赋能”的方式,对全市5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进行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旨在通过务实精准的监管新举措,深度排查安全隐患,全力保障中秋、国庆期间交通运输安全形势稳定。
告别“纸面检查”,现场查验动真碰硬
与以往主要围绕台账资料开展的检查不同,此次专项检查将主战场直接设在企业停车场和运营一线。检查组事先不打招呼,要求企业集合驾驶员、调集运营车辆,接受“突击式”现场检阅。
“请打开车辆危险警示灯,检查灭火器压力是否在绿区。”“右前轮轮胎磨损线已模糊,必须立即更换!”检查人员俯身于车底、聚焦于细节,对车辆轮胎、灯光、制动、消防器材及危险标识粘贴等关键部位进行了逐一查验。这种“眼见为实”的检查方式,让诸如轮胎严重磨损、灭火器失效、安全设备缺失等以往隐藏在报表之下的“真问题”无处遁形。据统计,本次检查发现的33项问题隐患中,车辆设备设施类硬隐患高达10项,均是通过现场查验直接发现,确保了隐患查得准、找得实。
强化“数据穿透”,线上线下一体监管
除了实地排查,本次检查更凸显了“大数据”的智慧监管力量。检查前,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已对5家企业名下所有车辆的动态监控违章报警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准违章报警次数较多的驾驶员及车辆,为检查人员提供了精准的“问题线索清单”。
在现场,检查组有的放矢,直接调取企业监控平台记录,核对7、8、9月以来的高频报警处理情况,严查“疲劳驾驶、有轨迹无运单、电子运单不规范”等管理漏洞。通过线上数据与线下车辆的交叉印证,成功锁定涉嫌长期异地经营的车辆,揭示了企业在动态监控责任落实和规范运营方面的深层问题,实现了从“表面合规”到“本质安全”的监管穿透。
聚焦“体系运行”,直击管理薄弱环节
本次检查并未止步于硬件和操作层面,而是深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心脏地带”。通过现场提问驾驶员应急知识、核对演练记录与资源调配、审查责任状签订流程等方式,检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真实运行效能。
检查发现,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空转”现象严重: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流于形式、应急演练场景与内容“两张皮”、安委会机构虚设、岗前培训程序缺失等问题被一一揭露。这表明,此次检查已从“查制度有没有”升级为“查制度用不用、好不好用”,直指企业主体责任悬空这一核心症结。
构建“闭环链条”,推动隐患清仓见底
为杜绝“检查一阵风、过后就放松”,市交通运输局向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下发全部5家企业的《安全隐患交办函》,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要求在10月30日前完成整改并书面报告,形成“检查-交办-整改-复核”的严密闭环。
下一步,涟源市交通运输局将以此专项检查为样板,高效发挥科技治违措施,推动安全监管模式向常态化、精准化转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决筑牢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安全防线。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