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刘惠民
10月2日凌晨3:25分,深圳北站6号站台,清冷的灯光勾勒出钢轨的轮廓,钢轨上这辆静卧待命的“红眼”列车已清扫检修完毕。这辆加开的列车,是国庆民欢的具象,是国富民安的写真,是祖国母亲送给回乡探亲的游子们贴心小礼物,是祖国母亲送给双节小长假旅行的游客暖心的小欢喜。而我,作为这趟列车的乘警,就成了国庆民欢的一名幸福守望者,于双节期间的深夜走入了这个移动的小世界。
你们的岁月静好,我们的负重前行。
凌晨3:50分,站台热闹起来了,5分钟后,热闹井然有序地从站台转移到了车厢。3:55分,列车满载着热闹向着黎明,向着快乐,准时启航远航。
刚发车便有一位父亲找我帮助协调换座位,他希望他们一整个大家庭都能围坐在刚满周岁的宝宝身边。我晓理动情的言说,他人成人之美的友善,给这个大家庭莫大的欢喜。他们换座之后,有人将座椅中间的扶手抬起,有人为宝宝铺上毛毯,有人甚至为宝宝撑开了一把小小太阳伞……这个大家庭看着宝宝安睡的样子笑了,我看着这个大家庭忙碌的样子也笑了。
车厢渐渐沉睡。有人倚靠着车窗浅眠,手机还亮着家乡的天气预报;有人小心地将各种礼盒放置于自己的双腿间,仰面安然地睡去;几个年轻人低声讨论着行程,眼里闪着对这个长假期的美好期待。
脚步要轻,目光要柔,我对自己说。因为我知道,此刻,我守护的不仅是大家的安全,更像是守护着整个车厢的甜美的梦。
走过熟睡的旅客身边,我放慢脚步、放缓呼吸;看见歪斜的行李,我伸手扶正;看见酣睡的旅客的手机滑落在地,我轻拍并小声提醒。轻声慢步、屏气凝神地巡视过一节又一节车厢,我终于来到了餐车,本想长吁一口气,伸展一下身子,突然瞥见餐车一隅坐着那个刚与我有一面之交的随车机械师,他歪着头靠在椅背上打盹,手里还拿着吃剩的半个面包。在在这辆列车出发前,我看见这个随车机械师拎着工具箱,手持一道光柱,在车厢连接处、在配电柜前,一次次地停下,俯身,抬头……当时他那抬起眼镜又放下眼镜,目光专注的神情让我记住了他,我不由得又放轻了脚步。
穿过餐车,一名保洁大姐的身影闯入我的视野,她利落地将满载的垃圾袋取下、扎紧,仿佛将旅客一路的疲惫也一并封存,她又蹲下身,用抹布迅速擦去洗手池边的水渍和过道上不小心溢出的泡面汤……
列车稳步前行,我的巡视不止。当我行至车厢连接处,一个列车员轻轻提醒倚靠在门边的旅客“注意安全,别离门太近”,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能穿透睡意的清醒与关切,将秩序与温暖编织进每一个角落。碰巧,这就是那个在高铁未出发前提醒我的列车员,她曾微笑地对我说:警长,快休息一下吧,满员后的列车才是真正的“战场”。再次看到她,看到了更精神的她。我们互相微笑示意,擦肩而过,各自忙碌。
夜色渐深,列车在寂静的原野上飞驰,而车厢内的工作却从未停歇。这是一个无声的"战场",每一个岗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维系着这趟深夜列车的平稳运行。
你的一次"红眼"列车之旅,全体铁路工作人员的通力协作。
也许在你看来只是增开了一趟列车,但你一定不知道,为了这趟列车的安全出行,我们整个铁路部门都在通力协作,保驾护航。
增开列车,对检修员的工作挑战最大。红眼列车本就是利用高铁夜间维修天窗期临时增开,这给维修人员增加了艰巨的工作任务,他们不仅要检修到位,而且要抢时间检修到位。"红眼"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如列车长、乘警等大部分都是临时抽调,不单是工作人员全天候的疲劳待命。这不仅给了旅客最大的安全保障,也给了列车工作人员的尊重与关怀。同时,“红眼”列车的增设,不仅是国力雄厚的体现,更是人民政府为民爱民的务实写照。
行进中的列车,前进中的中国。
夜色最深时,也是黎明最近时。东方的天际开始泛白,车厢里渐渐有了动静,旅客们陆续醒来,收拾行李的窸窣声、轻声的交谈声,唤醒了沉睡的车厢。那位新手爸爸收起了太阳伞,将孩子抱入怀中,那些仍香甜入梦的旅客,在列车员的轻声呼唤下缓缓醒来。
列车徐徐驶入了终点站。晨光透过车窗,在每个人脸上跳跃。看着旅客们带着各自的期待汇入人流,我再次懂得,我们守护的,不是冰冷的车厢,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值乘的,不是一趟简单的加开的红眼列车,而是国家为每一位旅客的而做出的温暖决策。
站台再次空旷下来,我知道,今夜,仍将有红眼列车启程,仍会有无数这样的故事在钢轨上延续。而我们,就在这周而复始的守护中,见证着一个前进中的中国,如何在每一个深夜里,为每一个人的归途亮起了前行的灯。
(编辑: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