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的理想是成为水。不是惊天动地的峡谷,也不是浩瀚无垠的沙漠,只是毫不起眼的水—— 但它能折射阳光的七种颜色,能穿透岩石的裂缝,能浸润干涸的土地,甚至能承载起一艘巨轮的重量。
我常想,如果我是水,会从一场暴雨中诞生。雨点砸在城市的水泥地上,弹起一串细碎的水花,顺着排水管涌向地下,而我却要跳进一旁的花坛,钻进泥土的缝隙,成为植物根须间的一分子。
去年夏天,我看见小区里干裂的花坛里,一株野蔷薇奄奄一息。它的叶片卷曲发黄,像老人枯瘦的手。我悄悄化作水,顺着根系渗入它的身体。三天后,它竟开出一朵倔强的红花,在烈日下摇曳生辉。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水的魔力,不在于浩荡,而在于无声的渗透。
如果我是水,我会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我可能先化作云中的一粒水分子,随风飘过雪山,掠过沙漠,最终落在一片稻田里。农民伯伯弯腰插秧时,我的身体渗入泥土,被稻穗的根须吸收。秋天,稻谷成熟,我的一部分成了稻米的水分,被运往城市;另一部分则顺着地下水脉,流进城市的自来水管。某天,我在厨房的水龙头里遇见一个小大人。他正用我洗菜,洗完的水又浇灌了阳台的番茄苗。番茄苗开花那天,我蒸发升空,重新变成云中的水,等待下一次旅程。
风裹着云絮往西南方向飘,我贴着云层往下望,渐渐看见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土黄色的山坡上,玉米秆蔫头耷脑地垂着叶子,山路上的碎石被太阳晒得发白。忽然,几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视线里——他们背着比自己还高半头的塑料水桶,桶带勒在单薄的肩膀上,脚步踉踉跄跄。水桶晃荡时溅出的几滴水,落在干裂的路面上,没等看清痕迹就被热浪吸走了。我心里忽然一紧,原来在这片土地上,水的旅程,要比我想象中艰难得多。
我曾读到过一个故事:云南山区的孩子每天要走三小时山路背水,一桶水要分成五份用——第一份洗菜,第二份喂牲口,第三份洗衣,第四份洗脸,最后一份才敢喝。后来,政府修了水窖,孩子们终于能痛痛快快洗一次澡。那年秋天,村里第一次有了成片的稻田,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如果我是那口井里的水,一定会骄傲地对他们说:“看,这就是你们用坚持换来的生活。”
或许,我永远成不了真正的水,但可以像水一样活着。
(作者 长沙县天华小学六年级2006班 黄楷程
指导老师:孙寒波)
(编辑:李凌)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